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以来,华为在海外的扩张之路艰难而成功。2018年10月18日,华为公布Mate20Pro支持40W的快速充电技术,充电速度更快,且实现无线反向快充,被称为“华为领先方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俄罗斯是华为国际化的第一站,从1997年起合资或收购了贝托康采恩等多家公司,最主要目的是为了A.降低内部交易成本B.分散投资风险C.拓展更大市场D.利用廉价原料2.2015年起华为在印度筹建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及全球服务中心,地点在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其选址主要考虑①协作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中印地缘优势④技术人才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华为领先方案”推行产生的环境效益是A.增强市场竞争力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方便人们生活D.树立品牌意识【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华为在俄罗斯合租收购多家公司,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不是内部交易成本;华为公司不是原料指向型企业,海外投资依然有风险;最主要目的是开拓俄罗斯广阔的市场,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2题详解】班加罗尔软件业世界领先,技术人才优势和良好的协作条件,并非主要因为中印为邻国,建2立研发中心和全球服务中心,面向的是国际市场,D对。【3题详解】快速充电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此题干指向“环境效益”。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乙地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能源输出地。读图完成完成下列小题。4.甲地过度放牧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森林锐减D.湿地萎缩5.西电东送工程对乙地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剧水资源短缺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C.增加交通运输压力D.减轻大气污染【答案】4.B5.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会产生环境问题,结合地区特点判断环境问题,学生要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4题详解】甲地属于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破坏,土地裸露容易产生土地沙漠化,选择B。难度不大,考查生态环境问题。【5题详解】乙地属于能源输出地,对于能源输出地的影响是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对于输入地的影响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环境污染现象,因此正确答案选A,3BCD不选。【点睛】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输送到广东。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7.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中心城区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A对。与原材料枯竭、市场需求减小无关,B、C错。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主要原因,D错。【7题详解】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C对。佛山的资金充足,交通运输便捷,A、D错。瓷业不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B错。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48.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9.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10.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8.B9.A10.D【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是东北平原,丙区是山东丘陵,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B对。甲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不是深居内陆,A错。丙区是丘陵地区,海拔不高,气温较高,C错。两区年降水量相似,不是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9题详解】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5雨热同期,A对。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B错。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错。【10题详解】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①对。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②错。半干旱和干旱分界,③对。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④错。D对。【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名师点睛】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三地的共同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熟记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图示两大区域()A.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B.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C.依据单一划分D.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2.集中供暖()A.能源利用效率更高B.大气污染更加严重6C.电力供应更加紧张D.煤炭消耗逐年增加【答案】11.C12.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能源的利用。【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不是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我国集中供暖区域是大致以冬季气温为界的,依据单一划分,A错误,C正确。包括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气候特征不相同,B错误。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过渡,差异不显著,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集中供暖可减少能源的浪费,能源利用效率更高A正确。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大气污染减轻,电力供应缓解,煤炭消耗减少,故选A。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①减少工程量②运水比较节约③调节沿途气候④减少水污染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4.“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7件恶劣【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好处是减少工程量,①对。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②错。沿途水量增加,调节沿途气候,③对。水量增加,能加快水体净化,不能减少水污染,④错。A对,B、C、D错。【14题详解】“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到西北地区。沿途经过山区和阶梯交界地带,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地质环境复杂,C对。我国建设资金充足,A错。建筑技术水平高,B错。气候条件恶劣对工程建设影响小,不是最大障碍,D错。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航运B.旅游C.梯级开发D.防洪16.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A.大力发展旅游业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D.大力发展养殖业【答案】15.C16.B【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示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可提高库区水质;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可取;库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养殖业,会加重水质恶化。8【15题详解】图示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选C正确。【16题详解】库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加重水质恶化;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可提高库区水质;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可取;大力发展养殖业,会加重水质恶化。选B正确。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完成下列小题。17.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D.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18.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中上游植树造林C.中上游修建水库D.流域降水增多【答案】17.D18.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17题详解】花园口站50、60年代的输沙量为5-27亿吨,径流量为200-860亿立方;70年代输沙量为6-18亿吨,径流量为260-570亿立方;80、90年代输沙量为2-13亿吨,径流量为130-620亿立方,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故选D。【18题详解】9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A错误;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B错误;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D错误;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加上水库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C正确。故选C。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20.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右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答案】19.C20.C【解析】【分析】10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19题详解】图a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选C。【20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酌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图左)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图右)。完成下面小题。21.古印加梯
本文标题: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7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