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题。图1图21.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景观与图2依次对应的顺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2.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1.A2.B[第1题,图1中①、②、③由沿海向内陆降水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到草原、荒漠。第2题,三地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近降水越多,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自然景观随之变化,因此水分是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2-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3.A4.C[第3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5.C6.D[第5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第6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7.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海拔1100米,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3-(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从________到________,各地________条件不同。从全球来看,植被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2)A植被带为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植被带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植被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________区。(3)结合材料,“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植被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这种变化是由于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植被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植被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沿海内陆水分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干旱(3)B[等级过关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8~9题。8.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4-C.光照D.土壤8.B9.A[第8题,根据材料,“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第9题,A对: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是乔木还是灌木的首要因素是气温。B、C、D错:降水、光照和土壤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灌木或乔木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11.甲、乙对应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10.D11.A[第10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林。]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12.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A.受海洋影响显著B.南北纬度跨度大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5-D.受地形影响显著13.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A.减少水分蒸腾B.抗寒C.减轻病虫危害D.增强光合作用12.D13.B[第12题,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B错。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对。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C错。第13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错。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对。]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3)题,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答案](1)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6-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2)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3)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本文标题: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4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7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