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2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纲考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期科技文化(1)汉代造纸术。(2)小篆和隶书。(3)汉赋。素养解读时空观念古代中国思想经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焚书坑儒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大一统”的局面。历史解释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汉代儒学的新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儒学思想与政治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家国情怀从汉代儒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个人志向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角度认识汉代儒学特有的家国情怀的内涵。考点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1)政治上: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思想上: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2.措施(1)政治: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思想①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主张确立儒学独尊地位。②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③“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3)教育: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纲五常-2-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3.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纸的发明(1)概况①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2)意义①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③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书法艺术(1)特点①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②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演变字体时间特点甲骨文、金文殷商比较成熟的文字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3-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3.绘画艺术:两汉时期,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4.汉赋(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2)成就: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史料观点]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核心史论:(1)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张。“君权神授”神化了君权统治的合法性;“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给君主统治一种限制,希望天子奉承天的意志统治人民。(2)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处世标准,规范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又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微点拓展]汉代法律的儒家化(1)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中国法律儒家化逐渐加强,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史家观点]汉代儒学成为主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翦伯赞《中国史纲》核心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压制诸子百家的其他学说,唯独儒家学说一家独尊。(2)一种观点认为,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吸收了有利于统治者统治需要的学说,独尊儒家-4-学说,保留百家中有利的学说。探究1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考题例证』【典例】(2016·课标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点评本题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演变的特点,主要考查理解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审题解答题眼关键注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的信息,认识儒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解题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D项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仁政”“礼”“为政以德”“民本”等思想。(2)发展:增加了“君权神授”理论,更加强调“君本”思想;增加了“大一统、中央集权”思想,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兼收并蓄,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先秦诸子学说中互为关联、相通互补的积极因素于此得到集中强化,并与儒家的基本思想融为一体。角度2汉代儒学对古代治国理念的影响——“外儒内法,剂之以道”(1)“王道”: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色彩。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以儒家思想治国,即所谓“王道”。(2)“霸道”: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严刑峻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霸道”。-5-(3)“帝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的“无为”政治即所谓“帝道”。『即时体验』1.(2019·广西桂林模拟)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选A项。答案A2.(2019·湖北武汉调研)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解析董仲舒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最后达到了移风易俗的目的,体现了其教化作用,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D探究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地位及评价『史论链接』角度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角度2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6-(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角度3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史料实证』史料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史料二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史料三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大,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1)史料一注意是阐述了孔子及其儒学地位的变化。解读注意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祭孔的时间、范围及仪式等,祭孔实质是对儒学地位的肯定。(2)史料二为后人所著历史文献评价性材料,注意阐述了董仲舒新儒学对中国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史料二解读注意从董仲舒新儒学对中国思想界、政治统治、民族性格方面的积极影响角度解读;史料三主要从董仲舒新儒学对中华民族及个人性格消极影响的方面解读。-7-1.根据史料一,说明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提示:汉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隆重,从祭孔时间、封侯及学校祭孔等,说明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学教育,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提示:(1)史料二说明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以及精神起了重要作用。(2)史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具有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影响。『即时体验』1.(20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