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 湘教版必修1
-1-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了解地震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3.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重点)4.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一、地震与地震波1.地震(1)含义: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是地球内部能量快速释放的一种形式。(2)特点:突发性。(3)危害①造成人员伤亡。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③引发次生灾害。2.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较慢固体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地壳(A)(1)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5-10千米。(3)分层:上层:硅铝层,密度相对小些,不连续下层:硅镁层,密度相对大些,连续-2-3.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在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2)分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4.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C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2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2.水圈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陆地水3.生物圈(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地壳的表层。(1)地震波可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3)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大气圈。()(4)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提示:(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3-(3)×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4)×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5)D[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地球的内部圈层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4月28日4时27分在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北纬39.19度,东经97.4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问题1(区域认知)此次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提示:地壳。问题2(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的能量是如何传到地面的?提示:地震发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问题3(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提示: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左右晃动。[归纳总结]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4-2.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准备(2)避震方法(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5-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⑤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1)C(2)B[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⑤圈层为内核,其物质呈固态;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圈层横波能穿过。]-6-2.地震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掌握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能有效降低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有()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1)D(2)C[第(1)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2)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材料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问题1(区域认知)材料中的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哪些?该景观的主体属于哪个圈层?提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景观图中景观的形成,说明圈层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归纳总结]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与联系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相互关系大气圈包裹地球气体和悬浮厚度2000~3000千米,是相互影-7-的气体层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响,相互制约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的圈层3.下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2)题。(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地核(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D(2)A[第(1)题,岩浆来源于地幔,地核位于地幔以下,不受火山影响。第(2)题,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8-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1.A2.D[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回答3~4题。3.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3.A4.A[第3题,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第4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D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9-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5.D6.B[第5题,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第6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本文标题: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 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