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30X2=60分)山东沂水地下大峡谷,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由于旅游景观独特,近几年游客爆满,为了准备接纳更多游客,当地政府新建了部分基础设施,开辟了大型停车场,但不少人士却对此有所忧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旅游地生态平衡失调、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2.有关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③旅游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没有什么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旅游业,如对当地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乱捕滥杀,乱伐滥挖,往往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环境功能减退。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的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旅游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故选A。-2-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傣族的泼水节属于()①旅游活动②旅游资源③具体的资源④抽象的资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A.游览观光B.度假休闲C.科考探险D.宗教朝觐【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属于旅游资源,②对。不属于旅游活动,①错。民族风俗习惯,是抽象的旅游资源,④对,③错。B对,A、C、D错。【4题详解】观光旅游是指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游览观光,A对。度假休闲是指以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B错。观赏傣族风情与科考探险、宗教朝觐无关,C、D错。【点睛】泼水节是民族风情,是抽象的精神文化景观,不是具体的旅游资源。观光旅游是指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度假休闲是指以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人间四月芳菲尽,五月周边去赏花”,当四月洛阳市区牡丹调败谢幕之后,五月周边郊县的高山牡丹、杜鹃正值“春花烂漫”。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高山牡丹晚开于市区,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B.海拔高低不同C.降水多少不同D.昼夜温差不同6.众多游客到“周边去赏花”,体现了现代旅游业A.空间的扩大化B.形式的多样化C.主体的大众化D.目的的娱乐化-3-【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而市区海拔低,气温高,牡丹开花较早,影响牡丹开花早晚的原因主要为海拔高度不同,故选B。【6题详解】当四月洛阳市区牡丹调败谢幕之后,五月周边郊县的高山牡丹、杜鹃正值“春花烂漫”,众多游客到“周边去赏花”,体现了现代旅游业空间的扩大化,故选A。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文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的制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北京属于特色文化城市是因为北京A.传统文化、古老建筑B.钢铁工业基地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枢纽8.桂林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A.交通发达B.工业发达C.胜境如画D.农业发达【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北京为我国古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古老的宫殿建筑,是北京的特色。故选A。【8题详解】桂林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桂林的自然风景独具特色,同时桂林的田园、方舟、村舍,与山水融为一体,构成“天人合一”的胜境。故选C。某高中生准备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利用所学知识初步设计了四条游览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4-9.在四条线路中,能考查我国地势三个阶梯地形的是A.甲B.乙C.丙D.丁10.要欣赏大漠风光,大致位于四条游览线路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读图可知,甲丁路线基本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丙经过我国地势二三阶梯,乙经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故选B。【10题详解】大漠风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只有丙路线有大漠风光,故选C。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据此回答下面各题。11.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产生的后果可能是①破坏旅游资源②污染水体-5-③产生噪声,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④对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影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2.针对游客爆满的问题,旅游部门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利用大众传媒,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热门旅游地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可能多地容纳旅游者③在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11.A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活动会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学生要熟悉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11题详解】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旅游人员太多,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破坏旅游资源;产生噪声,废弃物增多,人为对环境破坏,也会影响生态环境,对基础设施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选择A。【12题详解】利用大众传媒,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旅游者获得消息以后可以避开热门旅游地,在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可以减轻人员过度集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①③对;扩大旅游景点规模,不太现实,②错;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对旅游者来说不公平,④错。选择B。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13.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A.永吉至吉林段B.松花湖至吉林段C.松花湖沿岸河段D.蛟河至松花湖段14.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A.3月—5月B.7月—9月C.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15.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答案】13.B14.D15.B【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水流速快不易结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凝结成雾凇,故B项正确;其它河段河水被冰层覆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故A、C、D项错误。故选择B。【14题详解】雾凇形成需要满足气温低、水汽充足两个条件;3月~5月气温逐渐回暖,形成雾凇的气温条件较差,故A项错误;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不会出现雾凇天气,故B项错误;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故D项正确,10月~12月属于初冬季节,虽然可能出现雾凇但不如深冬季节频繁,C项错误。故选择D。【15题详解】-7-风力大水汽不易集中,导致该区域空气中水汽不足难以形成雾凇,A错误。风雨交加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凇,C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小,气温不符合雾凇形成条件,D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因大气较为稀薄,逆辐射弱地面附近较为寒冷且水汽集中有利于雾凇的形成,B正确。4月27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省设市区酸雨平均发生率为18.8%,达到近10年最低水平。完成下面小题。16.酸雨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分属于A.环境污染问题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生态破坏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17.近几年,江苏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变好,主要原因错误的是A.减少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C.加强监测和管理D.环保意识提高【答案】16.B17.A【解析】【16题详解】酸雨是大气中酸性气体随着大气降水降落地面的现象,是由大气中污染物演化而带来的问题。选B正确。【17题详解】江苏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变好,酸雨平均发生率降低,说明江苏省大气中污染物日益减少,得益于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另外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模式,减少了污染性强生产的发展;与人口规模大小关系不大。选A正确。【点晴】酸雨指的是大气中酸性物质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现象。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18.图中数字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生产产出②经济过程③资源④环境B.①经济过程②生产产出③环境④资源C.①资源②经济过程③生产产出④环境D.①生产产出②资源③环境④经济过程19.下列行为或现象,与环节⑤的含义相吻合的是()。A.实行清洁生产B.实施节能减排C.退耕还林还草D.极端天气事件增多20.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和环境相对立的生产活动有()。A.建设“三北”防护林B.在黄土高原修筑水平梯田,栽树种草C.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D.在北京市内修建多层立交桥【答案】18.A19.D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注意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废弃物排放进入④(表示环境);而人类又从环境中获得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加工和生产,③应表示资源;②表示人类通过产业活动和消费活动利用资源,表示的为经济过程;①表示经济过程中所生产出的产品,据此判断答案选A。【19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⑤箭头指向人类,是指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我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反馈作用。反馈作用也有两方面:一是有益影响,人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有害影响,人地之间形成恶性循环。选项中ABC是人类的措施,不是影响,当环境受到人类不合理的影响后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故D正确。【20题详解】-9-本题考查环境问题。洞庭湖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其生态功能大大减弱,造成生态破坏,属于人类和环境相对立的生产活动,故答案选C项;建设“三北”防护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黄土高原修筑水平梯田,栽树种草,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在北京市内修建多层立交桥,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故选C项。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2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解】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22题详解】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23.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资源B.乙——环境C.丙——生物D.丁——经济系统24.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环境自净能力丧失B.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C.工农业污染排放加剧D.生物多样性增强【答案】23.D24.B【解析】【23题详解】据图观察甲、乙、丙、丁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废弃物排放进入甲(环境),
本文标题: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