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20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A对;黏重的土壤,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D错。【2题详解】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矿产资源不足,A正确,B错误;松嫩平原和辽中南等地发展工业的基础是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D正确。故-2-选B。【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稠密的水系在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故稠密的水系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制约当地的农业生产,但随之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稠密的水系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充足的水源,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基本概况分析。2016年9月13日第16号台风“马勒卡”以强台风级别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遭受台风正面袭击的厦门全市出现大面积断电、停水现象,部分行道树被刮倒折断,道路受阻,车辆被砸,一些路段积水严重,给抢险救援造成很大挑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对台风“马勒卡”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系统4.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3-④“数字地球”技术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等,因此对台风“马勒卡”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和精密测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等,“数字地球”系统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BCD均错误。故选A。【4题详解】市民可以通过发送GPS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在GIS中分析状况,并制定营救计划,故选B。读表: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5.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6.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7.该地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抓好川、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全部发展水稻种植业B.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植被,走生态农业道路C.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D.以水产业为龙头,发展灌溉农业和农品加工,以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答案】5.B6.B7.B【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植被覆盖率减小,耕地面积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加等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区是由于破坏植被,毁林开荒,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故选B。【6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存在植被破坏问题,且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故选B。【7题详解】由于是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所以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退耕还林,保护植被,B正确;我国北方地区不宜种植水稻,A错误;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不现实,C错误;北方地区河湖少,不适宜发展水产业,D错误。故选B。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9.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答案】8.B9.D【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能源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技术水平低,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B对。采掘工业又属于采矿业,A错。农产品加工工业与资源丰富关系不大,C错。技术水平低,不适宜发展高技术工业,D错。【9题详解】读图,图示生产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①对。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②对。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③对。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④对。D对。【考点定位】区域资源优势,适宜的工业类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清洁生产模式。某外流河的上游流域内发生了某种地理事件,导致该河下游流量过程发生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0.该河流在其上游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不可能的是:()A.开垦湿地B.毁林开荒C.修建水库D.森林破坏11.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②旱涝灾害增多③有利于水能的稳定开发利用④水土流失减少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0.C11.A【解析】-6-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0题详解】图示反映该事件发生后,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加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为植被破坏,导致上游汇水加快,故C错误。【11题详解】直接从图示反映事件发生后,河流流量甲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涝灾害多发,故选A项。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信息分析,难度一般。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13.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答案】12.B13.D【解析】试题分析:-7-【12题详解】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对。甲地不适宜种植水稻,水运不发达,A、D错。乙地冬季河流不结冰,C错。【13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主要是旱涝盐碱危害,乙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位于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A错。乙地水资源充足,B错。华北平原人口众多,耕地多,生态破坏不是主要问题,C错。甲地主要是水资源短缺,乙地主要是酸雨危害严重,D对。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转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14.图中反映的生产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15.导致该产业转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B.技术C.劳动力价格D.原料【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据图中产业转移的时段和国家看,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可判断产业类型为劳动力导向型。故选A。【15题详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题中分析,影响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价格水平。故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的价格、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政策、环境等。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16.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17.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18.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答案】16.B17.B18.D【解析】【16题详解】甲线为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华北地区,乙线为内蒙古、山西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丙为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丁线为珠江上游水电和云贵火电输往华南地区,因此选B。【17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18题详解】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只能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第四选项符合“节流”的原则,限制生产规模说法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较少,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不利于我国能源安全,故选D。点睛:本题组以西电东送三线方案图为背景,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线路及能源短缺的解决-9-措施。(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1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A.①B.②C.③D.④20.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粗放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措施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答案】19.CD20.AC【解析】【19题详解】湿地水源丰富,通过调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水循环对当地气候产生影响;湿地可以为生物生存提供优良的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很大作用,①②正确;湿地虽然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净化能力并不是无穷的,对减缓气候变暖影响不大,③④错误。故选CD。【20题详解】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A错误;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措施会破坏湿地生态平衡,C错误。故选AC。-10-2016年,我国将在长江流域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洞庭湖面积从解放初的4350km2缩减到现在的878km2,其萎缩的主要原因有()A.入湖泥沙增多B.引水灌溉C.上游修建水库D.围湖造田22.关于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开发利用的叙
本文标题: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