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地表形态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
1岩石圈、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完成1--2题。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2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答案:1—2、DD(二)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判断()A.①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②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③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④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2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答案】1.D2.A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②处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③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便于储存地下水;④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第2题,从地表形态看,A处背斜成山,C处为岩层断裂抬升成山,因此A项正确。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D处为角峰,是由冰川侵蚀而成;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1.B2.D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2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3图1图21.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2.图2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答案1.B2.A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选B项。第2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选A项。(五)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判断()A.①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②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③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④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答案1.D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②处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③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便于储存地下水;④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第2题,从地表形态看,A处背斜成山,C处为岩层断裂抬升成山,因此A项正确。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D处为角峰,是由冰川侵蚀而成;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六)(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1--2题。1.甲地()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B.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2.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C.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D.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是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答案:1.A2.C5(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回答1~2题。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答案:1.D2.C二、非选择题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6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③处的地形属山。(2)请在图中③的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多选)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参考答案(1)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断块(2)绘图略。(3)AC(4)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解析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示中②处与此相符。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断层处岩块相对上升的为地垒,而岩块相对下降的为地堑。③处为地垒,为岩块断裂上升。④处为断裂下陷的地堑,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均属于地堑。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向斜,即①处。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地表形态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