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8讲外力因素与地表形态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4]1.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水平3-4]2.1说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综合思维]2.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外力作用及其主要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2.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2[易误辨析]1.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何区别?提示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风化是岩石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但它与风并无关系。风力作用包括风蚀、搬运、沉积等,大多指风的物理能量的表现。(1)外力作用只塑造地貌而不能形成地质构造。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2)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易误辨析]2.冻融作用与冰川作用有何区别?提示冰川地貌和冻融地貌是两种地貌类型。冰川地貌是在有冰川或曾经有冰川的地方,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冻融地貌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形成的地貌。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沉积地貌3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冲(洪)积平原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沉积形成水下沉积体,沉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易误辨析]3.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两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提示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2.喀斯特地貌(1)发育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4类型地貌景观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易误辨析]4.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喀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3.风成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类型形成过程作用结果风蚀地貌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风积地貌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风积地貌沉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沉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4.海岸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5类型地貌景观分布地区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等海洋及滨海地带沉积地貌形成沙滩、贝壳堤等海岸地貌5.冰川地貌(1)形成过程(2)主要地貌类型类型地貌景观分布地区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等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沉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等[易误辨析]5.沉积作用都遵循“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这一规律吗?提示流水、风力、波浪沉积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不遵循这个规律,表现为杂乱沉积。考点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例1】(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6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尝试自解]________[错因诊断]思维固化,错误地认为长江流域应该是流水地貌,没有风力地貌。[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松散沙粒组成”“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图像信息“沙岭沙山位于赣江西侧”“沙垄呈东北-西南走向”。第二步,思维路径:沙粒、沙岭、沙山、沙垄等都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第三步,筛选答案:C。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外力作用地貌类型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沉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外力作用地貌类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2018·广东广州12月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1.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风力沉积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沉积解析该地岩石含有丰富的碳酸钙,从一般的石林推测其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而此处位于新疆,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故该特殊石林可能是风和雨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7考点二外力地貌的形成过程【例2】(201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尝试自解][错因诊断]只描述沉积过程,漏答搬运过程;或者没有描述山口、山前确切的地理位置。[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P位于贺兰山山麓谷口处,结合右图可知,该地地貌类型为冲积扇。第二步,思维路径:河流地貌成因从搬运、沉积两方面描述。第三步,写出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1.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侵蚀地貌形成过程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可形成“V”型谷,冰川侵蚀可形成“U”型谷,海浪侵蚀可形成海蚀柱,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柱等。影响侵蚀的因素(以流水为例)主要包括:径流量大小、水流速度、下垫面性质(岩性松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地面、植树造林等)。3.沉积地貌形成过程8(1)沉积物:流水侵蚀把泥沙带入河流,泥沙被河水搬运到沉积区。(2)流速减缓(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入海口洋流不会把泥沙带走等。2.2016年11月,陕西省在汉中发现了超大规模天坑群。这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区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下图为塌陷型天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描述塌陷型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答案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溶洞,后来溶洞上方岩层多次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考点三外力地貌的具体应用【例3】(2013·福建文综)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9A.①B.②C.③D.④[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第(1)题,不知道沙子的来源,不清楚该沙丘是风力还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第(2)题,分不清沙丘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差异。[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中的“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沙丘沙子的来源,在河流枯水季节,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由于水位下降而出露水面,在强劲风力的吹蚀飞扬作用下而逐渐被搬移堆积在沿河两岸及山坡上,因此沙丘应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心滩、河漫滩及两岸的阶地、洪积扇以至高出河面数百米的山坡上。第(2)题,沙丘是由于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第三步,筛选答案:(1)D(2)C1.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2.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河流水系形态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河床的形态判定河流流向10上游多呈V型,下游多呈U型,由上游流向下游。(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2018·福建南平第一次质检)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3~4题。3.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A.冬季的西北风B.夏季的东南风C.冬季的东北风D.夏季的西南风4.从2000年到2015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原因是()A.径流量减少B.气候暖干化C.植被定植D.地表起伏解析第3题,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冬季的西北风。故选A。第4题,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影响河床沙源量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故选D。答案3.A4.D(2019·重庆二诊)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5~6题。115.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6.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选B。第6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东南岸为河流沉积一侧,图中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A错。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B错。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C对。图中M地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故选C。答案5.B6.C人地协调观1.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1)图中字母a、b、c、d表示哪些外力作用?12(2)在c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答案(1)a是风力侵蚀,b是风力搬运作用,c是流水搬运,d是流水沉积。(2)水土流失。1.(2015·上海地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下图为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1)分别说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
本文标题:(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形态 第8讲 外力因素与地表形态教案(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