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读后感
《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读后感《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阅读后:本文简介:用两天左右的时间研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在这,以读此书观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思、所得。说到毛主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毛泽东思想。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读后感本文内容:用两天左右的时间研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在这,以读此书观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思、所得。说到毛主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毛泽东思想。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从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新高度的角度出发,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为高度地概括。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充实、定位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主体。现在很多的人对毛泽东思想不甚了解,往往只是在口头上大提坚持毛泽东思想等一类的空、泛、套话,并没有去深入地、全面客观地、联系实际地研读,没有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转化为自身总结提炼的精髓、研究升华的理论、实际运用的方法。甚至还有的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已是老化的、落伍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这种想法和言论是极端错误的,是大为愚昧和无知的。作为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每一位建设者们,都需要深入地学习、研读、领悟与运用毛泽东思想,尤其是要将毛泽东思想与学习、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运用中挖掘、总结与提炼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努力将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毛泽东思想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思想理论集合,本书的作者着重从毛泽东的管理思想这一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用作者的一句话概括为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代表了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水平,有着取之不尽的精华。管理是一个于思想、理论、方法、技能与运用合为一体的一个概念,现代的管理方法可谓是千种万样,甚至有的都独自划为一派。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文明高度进步、人类思想日趋多元化的时代里,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进步、更新、发明着。但从毛泽东思想中总结提炼而成的毛泽东管理思想和方法却是永不落伍、而且在不断被升华运用。依据本书作者的撰论,本人将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分类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管理基础(树立核心价值观);二是管理思路(坚持三贴近原则、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的管理氛围);三是管理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优良作风、打造铁的纪律、培养骨干队伍、推行实践育人);四是管理评估(提升团队的忠诚度)。下面,结合本书作者在书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本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历练的实例,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概要性地解读。一、管理基础————树立核心价值观树立核心价值观既用核心价值观统领一切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没有这一基础,即使再好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价值观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产物,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则将会促进人爆发出无限的潜能,所以重视人精神层面的构建,培育适于管理的价值观念,将会牢牢打稳管理工作的基础。毛主席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百万雄狮的最高统帅,怎样才能将这么庞大的团体拢为一体、拧成一股绳呢,早在1928年11月,毛主席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就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让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种早期的提法也就是演化为后来我军的建军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企业的管理中,价值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经常提的企业文化。书中所提到的曾先后在四通、华为担任过高层领导的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中,结合四通公司的发展演变,谈到自己的感悟:‘做中国的IBM’和‘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干一番事业’曾将无数人才从四面八方集合到四通的旗帜下,人们在四通宏伟目标的激励下,充满了创业热情,几乎没有计较过什么。然而到了90年代初,四通公司第二代领导层为了配合股份制改造,开始提倡打工意识,甚至在公司内部组织了关于打工意识的大辩论,将员工的思想搞乱了。在此之前,四通的员工认为四通是大家的,为四通的成绩而骄傲、也为四通的困难而着急。而在提倡打工意识之后,大多数员工对四通的变化变得漠不关心,失落与失望成为伴随四通没落的普遍情绪。本书的作者认为,四通公司后来的败落,固然有经营决策失误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企业缺少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宗旨,或者员工没有真正完全认同的宗旨。在缺乏精神纽带的情况下,企业只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当有人用更多地利益做诱饵时,组织很容易土崩瓦解。管理的对象是人,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不论你管理多少人,管理多大的一个团体,管理怎样的一个组织,在你管理的范围内必须要树立一种大家广为认同的价值观念或信仰宗旨,因为这是凝聚大家在一起的粘合剂。管理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观念,为接下来的管理思路制定、管理方法实施打稳基石。二、管理思路(一)坚持三贴近原则。管理思路中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贴近管理对象,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基层。三贴近原则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方针的演化。管理虽然是属于上层建筑,但必须要接地气,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摇摇欲坠。观察现实中的很多管理人员,总是喜欢高高在上,总是把自己当做发号施令者,不愿俯下身去倾听管理对象的意见和诉求,不愿扎根基层去了解管理对象的日常思想状态,在决策制定时往往是闭门造车,不爱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我认为这样的管理人员根本不能称得上是管理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地主老财,因为以前的地主老财就是天天发泄淫威,欺压打工者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下基层、听呼声、搞调研、摸实情,要在做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集合广大参与者的意愿,鼓励献言献策,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做了,大多数人才会服从你的管理,拥护你的决策,才能将管理决策脚踏实地地落实到位。(二)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的管理氛围。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是会讲感情的。在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提出要把团队或组织打造成一个大家庭,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实际上这就是管理者在打感情牌,而感情牌的效果的确也是非常易显的。本人认为,感情牌理论上就是要营造以和谐、团结、文明为主题的管理氛围,要走人性化的管理路线,要付诸人文化的管理情怀。因此就要做到端正根本态度、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做到以情带兵,尊重每一位部属的人格,把部属当朋友,开展尊干爱兵活动。这几条做法中大家可能对于开展尊干爱兵活动这一项不是太了解,因限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我就结合书中作者的观点重点对这一项做一下诠释。本书中对于尊干爱兵的提法是源于1944年12月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中,指示全军应在每一部队内部举行拥干爱兵运动,号召干部爱护士兵,同时号召士兵拥护干部,彼此的缺点错误公开讲明,迅速纠正,这样就能达到很好地团结内部之目的。尊干爱兵运动的开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想酝酿;第二阶段是召开民主大会,检讨官兵关系;第三阶段是制定尊干爱兵公约。尊干爱兵活动是解放军长期处理官兵关系的经验结晶,其要旨是,用整风的精神,发动群众、公开揭露问题,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密切关系之目的。本人同本书的作者观点一样,尊干爱兵的管理思路可以在行政部门、企业和其他管理机构中推广运用,因为它有利于规范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培养和宣扬典型,达到提升公开管理的透明度、促进管理人员身正为范、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等良好效果。因此,它也是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管理氛围的重要方式之一。三、管理方法(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提出的一工作方法。思想政治的概念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通过举实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一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原理,以此来论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灌输一词理解得再简单一点就是谈话、交流、做思想工作,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这一方式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我对此有着非常深的感触。在大学做班长的时候曾遇到这样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当时班委会研究决定要在四月份组织全班进行春游,但春游的地点和具体时间迟迟定不下来,很多同学之间由于私事或个人的时间安排和对春游地点的要求不同而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根据这一情况,班委会决定由班委会讨论制定春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再下去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为此,我和几个班委到寝室挨个找同学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讲明班委做出这一决定的必要性所在。经过对全班四十几位同学全面、细致地思想动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支持和理解了班委的决议,最终统一起了大家的想法和意愿。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事情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做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后来在团委的工作中,凡是遇到组织内部意见不统一、任务完成不到位、部员思想不稳定等情况时我都会主动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诉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这些做法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书的作者结合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讲到的五种倾向(只讲培训,不讲教育;只讲沟通不讲灌输;只讲心理不讲思想;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人生观;只讲表扬,不讲批评)、一种情绪(就是指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急于求成)和两个不会(就是指当前企业思想政教育不知道讲些什么,也没有能够讲清楚),实质上再次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还讲到解决企业文化怎样落地的问题时指出要抓好六个一,既一套书、一本教材、一套规范、一套制度、一批典型和一支队伍,其中首要的工作还是提炼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员工。(二)培育优良作风。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能够由弱变强、百战百胜、打下天下,成就威武文明之师,就是因为有着强有力的作风做保证。总得一句话,作风就是战斗力。本文在讲作风时强调了这么几个观点: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为合力;强调雷厉风行,发对拖沓作风;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比、学、赶、帮、超的风气;身正为范的作风。这几种风气和作风的培育,是巩固团结、凝聚力量、增强战斗力、经的住千锤百炼的必要条件。书中举例,美国军人一向都是很自视清高的,很少能看得起别人,唯独对中国军人十分敬重。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对外用兵240多次,真正吃了大亏的只有两次,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这两场战争都是与中国军队交手的。由此,美军不得不钦佩中国军人,认为他们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显然,这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中就包含着优良的战斗作风。(三)打造铁的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行也必须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纪律是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毛主席军队管理思想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五统四性都是强调团体、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在毛主席的《论新阶段》中就再次点名扼要地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在过去,由于客服了张国焘一类破坏纪律的倾向,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的顺利执行。在今后,又必须坚持这种纪律,才能团结全党,客服新困难,取得新胜利。结合本书中作者的观点本人认为,打造铁的纪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建制度、搞评比、做总结;第二是树立起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第三是要经常性、持续性、增强性地展开纪律教育工作,强化纪律意识观念。强有力的纪律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树立起来的,要将教育灌输、日常考核、评比监督、树立典范结合起来并长期性地进行开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遵守纪律的风气,风气形成后就会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习惯养成后就会转化为一种文化理念,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升华为一种组织灵
本文标题:《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