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结合实例,掌握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和措施。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更好地防治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自主学习】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减轻作用:科学防治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2)加剧作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1)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乱砍滥伐引发泥石流。(2)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3)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赤潮”。(4)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5)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6)人类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加大旱涝灾害的频率,导致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7)过量开采水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8)人为产生的环境污染,导致了酸雨和赤潮等灾害。(9)战争中的人为致灾行为。3.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1)利用火箭或飞机将化学药剂等撒入云中,促使云中冰晶变成冷却水滴,破坏冰雹的形成条件。(2)用炮弹轰击云层,驱散形成冰雹的强积雨云,防止冰雹的产生。(3)利用温室、风障等设施和灌水、烟熏、覆盖等办法减轻和防止霜冻。(4)综合运用蓄洪、泄洪、滞洪和分洪等手段,防治洪水灾害。(5)修建桥梁、涵洞、护坡和堤坝等工程设施,防治泥石流。(6)采取培育优良树种、保护有益生物、合理使用农药、严格农业检疫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农林病虫害。【合作探究】1.读教材P24“探索”,探究下列问题。-2-(1)试举几个你身边的例子,说明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2)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自然灾害加剧吗?提示:(1)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加大旱涝灾害的频率;随着植被的大量破坏,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过量开采水资源使地表水域面积萎缩、地下水位下降,进而造成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人为产生的环境污染导致了酸雨和赤潮等灾害,在酸雨侵蚀下,湖泊水体变质,一些湖泊甚至成为“死湖”战争中的人为致灾行为如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为阻挡日本侵略军进攻,先后在中牟县赵口和郑州花园口炸毁黄河大堤,导致黄河溃决,河水泛滥(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有两方面。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而合理的人类活动能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2.读教材P24图1-3-1,探究下列问题。(1)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2)赤潮的危害是什么?提示:(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2)①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②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赤潮生物的异常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③赤潮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读教材P25“阅读”(上),探究下列问题。城市多发暴雨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提示: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了水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所以城市多暴雨灾害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4.读教材P25“阅读”(下),探究下列问题。(1)哪些人类活动会“放大”灾情?-3-(2)哪些人类活动会“缩小”灾情?提示:(1)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灾情,如陡坡开荒、破坏植被,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等。②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会使灾情“放大”。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在洪灾发生时,灾情就会更严重。(2)①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缩小”灾情。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②人类迁出高风险区会使灾情“缩小”。【核心归纳】1.过度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灾情的“放大”或“缩小”【跟踪训练】近年来,由于海南许多公司和企业疯狂围山圈地种热带经济作物,肆意占山开垦,使得海南天然林、水源涵养林锐减,水土流失加重,部分地区山体滑坡、河水断流,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频发,西部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毁林会加剧海南哪些地质灾害的发生?(2)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给水旱灾害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从减少全岛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应重点恢复和保护的是什么地区的植被?为什么?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毁林主要发生在山区,因此可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第(2)题,毁林引发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使山洪发生频率增大,另一方面使河流、湖泊淤积,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要减少全岛水土流失,应重点保护全岛水源地的森林,即中部山-4-区。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2)水土流失一方面使得土层变薄,土壤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会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道、湖泊淤积,降低河道行洪、湖泊蓄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中部山区。中部山区是全岛的水源地。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微点拨1.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危害,但除了危害,还有有利的方面,如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会增加。2.人为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不合理工程建设引发自然灾害的风险日益增大,主要表现为局部自然灾害。一、选择题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据此完成1~3题。1.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出现加速增长态势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B.迅猛的城市化进程C.防灾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D.人类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2.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A.陡坡修筑梯田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D.内蒙古过度放牧3.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也发现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加大,原因是()A.寒潮频繁南下B.台风登陆次数多C.人口增长迅速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解析:第1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出现增长态势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发展模式。第2题,陡坡修筑梯田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灾害。第3题,长江三角洲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密度增加。答案:1.D2.A3.C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造成的侵蚀-5-作用严重,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据此回答4~5题。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环境污染5.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A.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B.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C.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D.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解析:第4题,江南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故植被覆盖率低,又因该地区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盛,所以红色基岩裸露。第5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环境更不稳定,易引发自然灾害。答案:4.A5.A读下图,完成6~7题。6.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A.洪涝灾害B.地面沉降C.海水入侵D.大水漫灌7.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水污染严重C.过量开采矿产D.过度开采地下水解析:从漫画中可以形象地看出,导致该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答案:6.B7.D塔里木河,一条流进沙漠的河。“河水汪洋东逝,两岸旷邈弥望。”“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舍,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自西汉开始,人们在塔里木河两岸多处推行屯田;至清末,绿洲灌溉网已初具规模;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盆地的耕地面积达到246.25万公顷。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断流,裸露出320千米的河道,湖泊变成碱壳,树木大片死亡。据此完成8~9题。-6-8.塔里木河断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强烈的太阳辐射造成河水大量蒸发B.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C.农田灌溉用水量过大D.畜牧基地牲畜饮用水过多9.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是()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D.干旱缺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解析:第8题,塔里木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第9题,坡地垦荒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一般发生在需水量大的大城市地区。答案:8.C9.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2题。①“(明代嘉靖三十六年六月)大水坏屋伤稼,巨石堆塞道路约有四十余里。”(《延庆县志》)②“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汉书·武帝纪》)③唐太宗贞观元年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左沿边诸州霜害稼,遣使分往诸州赈贷,关内饥”。④“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暮行啮地赤千顷,积累数尺交相埋。”(宋·王令《梦蝗》)10.材料描述的灾害中,可能由人类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乱砍滥伐引发的是()A.①B.②C.③D.④11.材料描述的灾害中,可用灌水、烟熏、覆盖等方法减轻灾情损失的是()A.①B.②C.③D.④12.材料描述的灾害中,可采用大量饲养鸭子的方法来防灾、减灾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0题,人类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乱砍滥伐会引发泥石流。第11题,霜冻可用灌水、烟熏、覆盖等方法减轻灾情损失。第12题,鸭子是杂食动物,可用于预防和减轻蝗灾的危害。-7-答案:10.A11.C12.D二、综合题13.如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的两幅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的含沙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照此下去,该山地公路的安全如何?为什么?(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人类的工程活动使地表环境变得不稳定,特别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答案:(1)含沙量增大。山体坡度变陡;植被遭到破坏。(2)将变得不安全。山体有可能发生滑坡。(3)修筑水泥护坡植树种草14.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2)在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垦,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解析:第(1)题,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两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第(2)题,冬春季节,西风带南移,西风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温度上升,变得干燥。第(3)题,导致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的主要原因是100多年前移民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如开垦草原,使得这个地区草场退化,沙漠扩张,从而导致沙尘暴等恶劣性天气,使气候不断恶化。答案:(1)冬春季(只答春季也可)(2)西落基-8-(3)草场(植被)被破坏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流域示意图,近年来随着该地区人口的增加,林地、荒草地不断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图示河流流域近年来可能加剧的自然灾害及原因。答案:洪涝灾害。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1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