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政治 第四专题 第一框题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四专题第一框《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1、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吴相湘认为,宋教仁一方面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同时更力言中国绝不能引用共产主义,且明白指出中国如实行共产主义之种种不幸恶果;因而坚决主张国家社会政策。胡汉民则认为:钝初始欲戴为总统,己为总理。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谈及宪政历史时,还对宋教仁有过贡献的《临时约法》作了历史的肯定,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因此,关于宪政和宋教仁从事宪政活动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无庸置疑的。开启中国近代民主宪政历史,不是宋教仁的过错,而应是他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2、曹锟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也是保定王。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890年,曹锟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任毅军哨官。在1919年的时候,就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6月,曹锟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2留下了其人生最大的污点。1927年曹寓居天津,卢沟桥事变后,他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气节,保全了民族大义,保住了晚节。曹锟在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1939年12月,国民政府因其民族气节特追赠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曹锟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为了过把总统瘾,不惜花大把银子贿赂选举者,留下了贿选总统的恶名,这也是他的人生污点。不过他却有着最低的底线,那就是不当汉奸--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曹锟的老部下纷纷落水,出任汉奸政权要职。日本侵略者还千方百计地拖曹锟出来当俘虏,年迈的曹锟在刘夫人劝导下,立誓宁肯喝稀粥,也不给日本人办事。总体讲,有功有过。曹锟在执掌北京政府期间,授意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自1913年以来的民主制宪,并把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地方自治要求写进了宪法;在处理临城劫车案和完成中苏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基本上坚持了民族主义的立场,维护了国家主权。因此,对曹锟的执政活动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3、东方红《东方红》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这首民歌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历史《东方红》的旋律优美且极易上口,但它原本是一首典型的黄土高原民歌,被当地的男男女女不知唱了多少世纪,与政治宣传没有任何关系。歌的本来名称是《芝麻油》《东方红》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某种官方性质。因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田汉被“打倒”,《东方红》事实上取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位置。据从1957年到1964年在中国被囚的法国人鲍若望说,当时中国犯人每天早晨必须要唱两首歌,第一首是《国际歌》,第二首就是《东方红》。3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二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都在首都北京召开。其中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其他四次会议于1955年至1958年每年各举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国当时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代表。这个会议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数民族的代表出席。这是表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团结统一的一次大会。出席这个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许多历史时期的政治的社会的活动家。他们的年龄从十八岁到九十岁以上的都有。旧时代中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这个会议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这就使得我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一切国家机关能够更广泛更巩固地团结全国人民,胜利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4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 第四专题 第一框题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1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