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1-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诗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I、必修II、必修III前三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对中级官员的选任,废除明代山大学士、九卿会同推举的制度,而由吏部将有资格者全部开列,提供给皇帝直接圈定。这一变化A.强化了君主对官员的控制B.表明科举制度已遭到破坏C.确保了被推举官吏的才干D.扩大了吏部选任官的权力2.在古代雅典,作为国家首领的执政官,最初是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公元前683年又改为一年一任,人数也由一人增至二人,到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增为九人。此变化说明古代雅典A.国家管理效能逐步提高B.国家决策的正确性得到保障C.公民平等参政得以实现D.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鲜明3.1694~1697年间,英王威廉罢免了政府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Jun-to)所组成的一党政府。1697年战争结束后,威廉又对政府实施改组,罢免了部分激进的辉格党人,拉拢部分托利党人,再次建立起混合政府。这说明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国王仍旧保持较大实权C.责任内阁制已确立D.立宪政体未能限止国王专权4.1949年,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向全国人民公布了新中国的国体构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同年9月,《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据此可知,此时的中国A.积极践行人民民主原则B.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C.已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民主建设实现法制化5.秦汉两朝都鼓励老百姓分家,甚至强迫老百姓分家,规定老百姓“不得族居”“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做法-2-A.有利于宗法制度的延续B.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C.减缓了土地兼并的危害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6.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A.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C.加快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7.1501年,葡萄牙国王在给教皇的信中称自己为“在埃塞俄比亚(非洲)、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通商者、航海者和征服者的领主”。由此可推知,当时A.葡萄牙国王欲开辟新航路B.葡萄牙确立了海上殖民霸权C.欧洲商业革命即将发生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8.下表是根据张新光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及其现代转型》绘制的法国农民土地状况和经营模式。据此可知,法国农业的这一状况A.促进了法国政局的稳定B.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C.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D.加速了代议制的完善9.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是否修建铁路展开争论:刘铭传、李鸿章认为修建铁路利于港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利民实用;但相当一批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使“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这说明当时A.筑路争论推动民众思想解放B.洋务运动面临的阻力较大C.修建铁路得到朝廷大力支持D.清廷努力收回铁路修筑权10.1917年,张謇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招南通、海门人来“废灶(盐灶)兴垦”。由此,苏中、苏北茫茫滩涂变成棉田,也使张謇的“实业救国”事业走向顶峰。这说明张謇的“实业救国”事业A.冲击了半殖民地的社会秩序B.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加速转型C.选择中西结合的近代化道路D.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1.据统计,截至1895年,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已有77种之多。其中,《点石斋画报》是影响较大的一种。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知识分子以至市井平民,获得国内外时事要闻、创新发-3-明、海外风俗民情,除同时代《申报》《万国公报》外,《点石斋画报》当为第三个重要来源。”据此可知,此时我国A.教育在城乡逐步普及B.政府引导民众全面向西方学习C.报刊业竞争日趋激烈D.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12.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A.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13.1932年7月21日,美国国会通过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美元增加至38亿美元,并允许向州、市贷款。这说明当时美国A.罗斯福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B.转向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C.试图调整经济政策遏制经济危机D.成功阻止了经济危机的恶化14.在当今时代,凯恩斯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和无限赤字引起的滞胀局面难以消除时,人们往往又把目光重新投向胡佛的自由经济模式,重新审视它的价值。于是,胡佛从一个被遗忘的失败者,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进步主义者”。这表明A.研究历史应该结合特定的环境B.胡佛措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训C.胡佛反危机措施遭到人们误解D.胡佛政府成功解决了“滞胀”危机15.戈尔巴乔夫在《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写道:“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他们通常的、管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这一言论A.强调了资本主义即将转化为社会主义B.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已经成熟C.主张借鉴资本主义经验改革社会主义D.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16.1962年,陈云指出:“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是民生问题。”他意在A.巩固已有工业化成果B.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C.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D.促进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17.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席位,并开始为重返关贸总协定而努力,提出了“复关”的申请。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4-A.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B.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C.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D.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18.1979年3月,在法德的协调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此后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先后加入。EMS成员一致同意固定任何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政策。这一体系的建立A.瓦解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表明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缩小C.实现了欧洲货币关系的长期稳定D.是为了应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19.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对外开放性和“双轨”同步性等特点,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洲域集团的诞生说明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B.洲际间贸易基本实现了自由化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D.区域经济集团不适应时代潮流20.2018年在阿根廷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围绕“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话合作、谋发展。而对时代发展的困惑,G20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引领全球经济平稳运行。这说明G20A.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B.负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贵任C.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成果D.主张建立公正的经济新秩序21.荀子认为臣子应该“以道事君”,遇有君行不符“君道”,臣则“从道不从君”。荀子这一言论A.旨在限制君主专制制度B.蕴含了权力制约与平衡设想C.否定了君臣等级关系D.显示了儒家的历史使命感22.曹魏以《周礼》中的“八辟”为原型确立了“八议”制度;晋代将表现宗法制度的服制纳入律典以处理宗族内部犯罪;陈朝公然允许不同级别的官职抵免相应不同的刑罚;北齐在修定律典时把严重危害政权和礼教的犯罪总结为“重罪十条”。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魏晋南北朝A.社会统治秩序日益稳定B.律令是维护专制的工具C.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定D.宗法血缘成为审判依据2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商代甲骨文的出现到魏晋时期行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5-A.魏晋行书结合了草书和楷书的优点B.秦代小篆是书法艺术的滥觞C.楷书继承了甲骨文的艺术表现形式D.隶书结构紧凑并且易识好写24.在唐朝存在的290年里,从帝王、宰相、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歌妓,都有诗作存世。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考试以诗歌为主B.政府极力排斥其他文学形式存在C.诗是流行的文学体裁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等材料二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攻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6-的原因,并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大生态环境”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发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1895-7-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纽,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
本文标题: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2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