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1-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在当时有很多人信从,特别是下层人信从的颇多,成为当时的显学,而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竟烟消云散了。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崩坏,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据此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B.周王室衰微C.礼乐制度被破坏D.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5.春秋后期至战国之季,诸子勃兴,蔚为壮观。时代的歌手们,或“以道鸣”,或“以术鸣”,或“以辞鸣”,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这一曲交响乐中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2-的价值6.汉初,丞相萧何为了流失人口快速回到原有工作岗位上以及减少多余的政策支出和浪费,制定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清静俭约”三大政策方针,作为西汉初年的政府政策大纲。据此可知,汉初()A.经济发展迅速B.崇尚道家思想C.社会秩序稳定D.阶级矛盾消除7.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救,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从材料中可以得知()A.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隋唐以后的科举取士D.诸子百家在汉武帝时期依旧十分活跃,并得到汉武帝的择其善而用之8.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董仲舒与此相关的主张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天道自然D.天行有常9.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君主专制,天下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大兴文治,反对暴政10.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3-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1.北宋僧人契嵩认为,佛教、儒教以及百家都是圣人之教,都引导人向善,只是各教教人为善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切近,有的玄远,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这一说法旨在()A.争取更多信徒B.促进三教合一C.自由传播佛教D.打击儒学百家12.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C.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D.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15.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4-质问题是()唐宋元明清25217107098A.妇女注重贞洁B.世风每况愈下C.政府教导有方D.理学摧残人性16.当明朝的学校风靡“四书五经”之时,李贽却让学生猜谜:“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表明李贽()A.提倡经世致用思想B.主张“理”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C.敢于挑战正统权威D.认为学校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机构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以下主张符合黄宗羲思想的是()A.废除君主制度B.实行君主立宪C.君臣共治天下D.提倡公平法治18.清末一思想家这样说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此言论主张()A.体察百姓的疾苦B.为君主分忧C.为天下谋利益D.崇实致用的学风1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5-A.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B.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C.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D.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20.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可能A.轻视科技发明B.劳动力过剩C.雇佣制广泛存在D.文化需求低迷21.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2.下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6A.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自然的探究B.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C.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迅速转化为近代科技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2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B.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6-C.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4.《国家宝藏》栏目曾介绍过故宫博物院藏品《上阳台帖》,它是唐朝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相似。与该作品风格类似的书法作品是()25.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26.有学者评论《清明上河图》道,“它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A.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B.是当时太平盛世的刻画C.受到现代艺术家重-7-视D.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27.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D.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28.“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杜甫《历历》)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学作品是时势及其变迁的反映B.表现了杜甫诗作浪漫主义的特征C.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D.作品表现出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29.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首次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A.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C.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想想D.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30.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便颁布谕旨:“诏天下郡县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各州县在城并乡村,但有三五十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这说明,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A.教育大众化B.商品经济的繁荣C.政府的重视D.市民阶层的壮大-8-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朱子文集》“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黄宗羲“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顾炎武“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王夫之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8分)(3)阅读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8分)-9-32.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材料三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
本文标题: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2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