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1-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时间90总分10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这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已经消灭了阶级。故D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答案】A【解析】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有普法战争,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二者都是因为国际战争而爆发,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时无产阶级革命还不成熟,也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排除BC项;D项只符合十月革命,排除。3.《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2-A.二月革命B.七月事件C.十月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A项正确。七月流血事件发生时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B。十月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而不是针对沙皇专制政权,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原因,而是间接的影响,排除D。4.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5.“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3-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主义立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坚持抗战的决心,从“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可看出这与他的民族立场相关,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也可看出,故本题选D。A、B、C不完全准确。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6.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人民战争的路线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可知,体现了农民是地方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说明毛泽东走的是人民战争路线。故答案为C项。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体现应是革命根据地,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表现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材料只是涉及农民,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排除。7.“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4-C.1927—1936年D.1937—1945年【答案】D【解析】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故选择D。8.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正确答案为A。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5-10.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的信息有:陕甘宁根据地、延安。根据所学可知,陕甘宁根据地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在抗日战争后及解放战争前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都是延安,直到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阶段才进行转移。故答案为C项。A项,国民革命期间中共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时期中共的根据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排除;D项,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的中央机关已经从延安转移,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1.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可以看出是直接选举,这种选举只有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时才可能出现,故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故C项正确;A项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项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D项1949年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与材料信息不符。12.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C.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结束,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5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958年10月25日成立,西藏自治区是1965年9月1日成立,排除;D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排除。1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7-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87年”。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14.2006年4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进行为期5天的“福建祖地行”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连战引用此诗句的用意是A.表达对“台独”势力的强烈谴责B.形容台湾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关系C.希望两岸迅速实现统一D.对海峡两岸关系前途的担忧和无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祖地行”“青山一道同云雨”等反映了海峡两岸“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强调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心,情谊难以隔断。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谴责“台独”势力的信息,也未明确表述希望两岸迅速实现统一的信息,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关系前途的担忧和无奈,排除。15.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是指:A.《北大西洋公约》B.马歇尔计划C.《联合国宪章》D.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8-试题分析:题目中的“欧洲人民”,“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内容及其实质目的。故选B。《北大西洋公约》签署于1949年,《联合国宪章》签署于1945年,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3月。因此ACD项均不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16.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欧共体的出现是冷战的产物,但也是历史其他因素共同促进的产物,这表明欧洲联合是在冷战背景下保证自己的安全,也是随着时代发展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需要,C正确。从材料可知,欧洲走向联合不仅仅是维护安全的需要,A错误。欧共体也并不仅仅是抵抗美苏争霸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B错误
本文标题: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