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专趁二第一节。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殷本纪》载:“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这种王位继承方式是A.父子相传B.兄终弟及C.长子继承D.禅让传贤2.在商代,方国往往更多的意义是一个地理区划,而非政治上的行政区划,民众是按氏族血缘来划分。这表明商代A.方国独立趋势逐渐增强B.中央构建层级行政管理体制C.行政组织形态简约粗放D.王权与神权结合有神秘色彩3.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予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同时规定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等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公布于世。由此可见A.王侯关系得到法律约定B.受封诸侯无独立性C.周制保有原始民主遗存D.西周社会等级森严4.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周墓葬有三十六座小型墓,分别排列为二至六个墓的墓群,每群中的各墓,或相对,或纵列,代表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该考古可印证A.西周宗族制的存在B.宗法制度开始出现C.分封诸侯拱卫王室D.西周刑法的残酷性5.下面为秦国部分著名人物的原籍和主要事迹。据此表可知人物原箱主要事迹商鞅卫国在秦孝公的主待下进行商鞅变法张仪魏国为秦四出“连横”,瓦解诸侯对秦的“合纵”进攻范睢魏国帮助秦昭王制定“远交近攻”的战略李斯楚国与秦王嬴政共定“开六国之策”-2-王翦楚国击溃楚军的主要军事将领A.楚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B.战国时期的人才都流向秦国C.重用外来人才助推秦的崛起与统一D.秦国的统一策略具有连续性6.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秦王创立A.军功爵制B.符玺制度C.三公九卿D.皇帝制度7.一般认为,三公是政务官,九卿是事务官、行政官,职能主要与天子的私事相关。九卿的设置及功能说明封建社会初期A.皇家事务与国事不分B.设官分职考虑成熟C国家政治事务多而杂D.中央官员彼此牵制8.南宋学者叶适说,秦王朝“破坏封建而为郡县”,做到了“尊京师而威服天下”,使“匈奴遁迹自屏,不敢争衡”。据此观点,秦朝通过郡县制A.发挥了地方自主性B.加强了中央集权C.拓展了王朝的疆域D.实现了长治久安9.“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趁机收回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司法特权,并大幅削减诸侯国的居民数量和疆域面积。汉景帝的这些措施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调整了中央行政体制C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D.有利于削弱封国实力10.先秦时期,宰相和国君“共治天下”,体现了一种雇佣关系。秦统一全国后,变革相制,宰相和国君演变为一种依附关系。这一变化A.降低了行政效率B.确立了专制皇权C.激化了地方矛盾D.推动了国家统一11.唐初,“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后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据此可知。这一改制的直接目的是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提升民主决策水平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D.完善官僚管理体制12.北宋初年,宋太祖在中书门下设立一官职,“掌天下钱谷”“总揽财政之事”,以取代尚书令的部分职权,该官职是A.枢密使B.通判C.三司使D.参知政事13.葛洪《抱朴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在此评价的制度是-3-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郡国并行制14.下表为晚唐时期和宋太祖至钦宗年间科举出身者家庭占比情况。据表可知时间世族家庭占比(%)中等及寒族家庭占比(%)晚唐时期76.423.6宋太祖至钦宗年间12.887.2A.晚唐社会矛盾缓和B.北宋社会阶层流动频繁C.北宋统治基础缩小D.晚唐官员综合素质下降15.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秦朝郡→县汉朝州→郡(国)→县唐朝道→州→县宋朝道(路)→府、州、军、监→县元朝行省→路、府→州→县明朝省→府→州→县清朝省→府、直隶州→县、散州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16.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为强化皇权,先是宣布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后来又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理政务。这位皇帝是A.明太祖B.宋太祖C.明成祖D.雍正帝17.天顺二年(1458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此后成为定制。这说明明代中期A.政府重视科举制度B.内阁的成员组成较为稳固C.阁臣地位不断提高D.阁臣选任资格限制较严格18.明朝,中央派大臣外出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分别给予总督或巡抚两种头衔,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由此可知,明朝的总杆和巡抚A.各司其职且相互制约B.主要监察地方行政官员-4-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是正式的省级行政机构19.雍正年间,军机大臣奉旨撰拟机要事务和西北用兵大事,这些工作本是内阁票拟的内容,兵部也只能从事军官的考核、稽查军队的员额和籍薄等工作。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A.剥夺了内阁全部职权B.加强了君主的权力C.增强了清军的战斗力D.确保了边疆的稳定20.中华帝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统一-分裂-统一的过程,历经建立-瓦解-统一的若干回合,但每一次重建,都是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为内核和表现的。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A.表现形式较为单一B.核心内容具有重复性C.民族观念逐渐淡化D.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21.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密派林德绥和传教士敦士力乘“阿美士德”号船驶往中国东南沿海,搜集军事情报进行间谍活动,英国内阁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和建议拟定了侵华出兵的数字、战舰等情况,这表明A.英国对鸦片战争投入巨大B.英国对鸦片战争缺乏必胜心C.鸦片战争是一场商业战争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蓄谋已久22.“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听听评弹,哼哼昆曲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导致“苏州的平静被打破”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望厦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23.右图是某中学生根据《辛丑条约》的内容所作的漫画《扯线木偶》。漫画中“扯线人”的惫图是A.分而治之B.灭亡中国C.以华治华D.瓜分中国24.19世纪末,著名扩张主义者、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洛奇曾一语道破“门户开放”政策的“天机”:“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的话,那么,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试,都会实-5-际上对我们水远关闭。”该观点表明“门户开放”政策A.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B.实质是缓和列强间的矛盾C.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D.使美国在侵华中占据主导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周是宗族统治的鼎盛时期,宗族体系十分发达,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诸侯国是由天子分封的,卿大夫的采邑则是由诸侯分封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和政治婚姻关系,既是亲戚,又是君臣。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雷海宗《国史纲要》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不久便成为固定行政区,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省设有承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承相、平章大多由蒙古亲王充当,权力极大,除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以外,有权自选官吏。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周地方制度相比,元朝行省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原因。(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宋初。科举考试受唐代重诗赋风气影响,进士考试主要取决于诗赋文辞。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科“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等,今后参考策论,以定优劣”。庆历时期,规定进士考试分三场,首场试策,次场试论,终场试诗赋。在考试过程中,凡试策不过者,就没有资格参加第二、三场考试。策论被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促使宋代文人在备考、应试、试后都格-6-外重视社会现实,开全力投入时文的学习和写作,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摘编自宋莉洁《心怀天下进退皆忧——从科举制度的变化看宋代士大夫的杜会地位和责任感》材料二清代科举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之句,做八股文章要求所论内容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并且对文章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和声调急缓都要相对成文,对文章的字数也有限制。乾隆时。根据皇帝个人喜好,科举考试内容增加试帖诗和楷法。由于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一个童生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能由生员、举人、贡士到进士。从而取得官职俸禄,所以总有一些考生试图从中投机取巧,清代时“怀挟夹带”“甘名顶替”“枪替代考”等作弊手段,已不胜枚举。——摘峡自张小锐《清代科考积弊与清末科举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及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弊端。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淡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认识。(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后,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副贰,辅佐丞相治理天下,同时监督各级官吏。御史大夫之下设有皇帝直接任命的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由其组成御史府。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同时向上级推荐人才。御史府的建立和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隋唐时期和宋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官僚系统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也随之日益完善。唐代的监察机构分为谏官组织和御史台两部分。谏官负责规劝皇帝,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台实行分署办公,成立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在御史大夫(御史台长官)率领之下各司其职,构成一个严密的中央监察系统。宋代实行台谏合一制度,除了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外,还有皇帝派遣的“通判”负责对各州官吏的监察。元代比较重视监察制度的规范化,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知《设立宪台格例》是中国监察制度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央监察法规。——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7-(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8分)(2)报据材料二,指出唐、宋、元三代监察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下面为《南京条约》的部分条款。材料二在近代中国,任何一次中外冲突都会导致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也不例外。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并根据《辛丑条约》又与英、美、日分别订立通商条约。这些条约,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与此同时,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列强又不得不吸取教训,有所顾忌,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态度,如在传教特权、领事裁判权等方面作出让步。——摘编自李育民《
本文标题: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