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1-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殿名中蕴含的“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红垣黄瓦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国元首深度交流的切入口。由此可见()①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并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②精神文化依赖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呈现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强的国际影响力④文化影响人实践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英盛”。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是因为()A.文化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教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C.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D.文化结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5.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在全国火热上映,截至2018年4月7日,全国票房已经突破4.5亿元,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纪录片。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能够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材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潜移默化的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近来南京街头的一些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路口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按章通行、行人绿灯快速通过……这些文明通行的行为越来越多。倡导全市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提高道德素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然之人向社会之人过渡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文化之”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结果于个人、于社会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以文化之”对个人影响不同的原因是()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影响着人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的过程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在今天,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③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进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启示我们()①要时刻保持对外来文化的警惕②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都是不可取的③与外来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2.“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③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④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3-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现在,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腾讯公司和阿里集团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②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③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应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教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子经济以重大影响②精神产品高不开物质载体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6.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的故事。打草、剪羊毛、架着勒勒车演出……让不少有插队经历的老年观众热泪盈眶。材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17.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18.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家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4-③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施的国家级品牌。近年来,该活动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和“世界的节日”(Hope,HomeandHamony)。这影响得益于()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③各国输出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势”④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趋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具有时代性的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虽然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抗战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今天我们重温和传唱首首壮的抗战歌曲,依然使人热血沸腾,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从文化的角度看,上述现象表明()①抗战歌曲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抗战歌曲是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③抗战歌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精神力量④抗战歌曲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3.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斯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国道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道路意在()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②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5.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年奥会,其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学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地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标识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5-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授和发展③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文化创新既要维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针对右图漫画反映的文化现象,我们应采取的对策()①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通过教育,加以改造或剔除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④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7.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这要求①把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灵魂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③引导人们树立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④把学习成果转化坚定的意志和自觉行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8.近年来,“文化消费”的范围已逐渐从音乐、戏剧、绘画等文艺领域,扩展到了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时尚、运动、影视、动漫等生活领域,相关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表明我国当前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特点为()A.形式多样,喜忧参半B.市场活跃,内容丰富C.多元主导,
本文标题: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