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1.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A.①——河外星系B.②——太阳系C.③——银河系D.④——地月系2.下列各组行星中,均属于地内行星的是A.水星、土星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D.天王星海王星【答案】1.D2.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①②③④分别为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所以选D。【2题详解】八大行星按距日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内行星包含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内的水星、金星,选B。考点:本题组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地球。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简称UFO)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一些人相信它是来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有些人则认为非天外来客。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3.如果这种现象属实的话,这说明太阳系之外有高级生命现象的星球-2-A.温度变化幅度很大B.体积和质量类似天王星C.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发出的光照较暗4.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B.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C.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如果存在生命,该星球应该温度适宜,A错;体积和质量适中,应类似地球,B错;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生命的存在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C对;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应该光照稳定,D错。故选C。【4题详解】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A错;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B对;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C错;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D错。故选B。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照片中的黑子这种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在A.光球层上B.日冕层上C.色球层上D.日核上6.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包括A.指南针失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3-C.两极地区出现极光D.全球许多地方出现地震【答案】5.A6.D【解析】【分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5题详解】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斑点,叫太阳黑子,A正确。【6题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扰乱无线电短波通信;对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产生极光;气候发生异常:暴雨、干旱等.地震与太阳活动无关,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的分布,属于简单的识记题,检查学生识记情况,比较简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位于东半球,且甲位于乙正北方向B.丙位于乙的东南方向且都位于西半球C.甲位于美国D.甲乙丙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甲。【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相同经度间隔,赤道上纬线长度最大,往两极递减。甲、乙、丙三地与180°经线都相差5个经度,但甲、乙、-4-丙三地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乙地纬线长度最长,三艘船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160°E以东至20°W为西半球,因此甲、乙、丙三地均位于西半球。甲乙位于西半球,甲位于乙正北方向,A错误;丙位于乙的东南方向且都位于西半球,B正确;甲位于60°N、179°E附近,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西部,甲不是位于美国,C错误;甲乙丙三地乙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快,D错误。故选B。9.某地天文爱好者小组于10月2日20时整将望远镜对准某恒星,若望远镜位置等条件保持不变,10月3日晚从望远镜中再次看到这颗恒星的时间是A.20时整B.20时3分56秒C.21时整D.19时56分4秒【答案】D【解析】【详解】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时23时56分4秒,根据题意10月3日再次看到该恒星,即时间过了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由10月2日20点加一个恒星日的时间为10月3日19时56分4秒,所以该题选D。【点睛】恒星日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为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时间长度H为A.1太阳日B.1恒星日-5-C.1回归年D.1恒星年11.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A.①点附近B.②点附近C.③点附近D.④点附近【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为1回归年。图示H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次往返运动,故为1回归年,所以C正确;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故A错误;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的周期,故B错误;1恒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即9月23日前后到次年3月21日前后;10月1日在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①位于冬至到春分,故A错误;②③位于春分到夏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BC错误;④位于秋分以后,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故该题选D。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此河流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13.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东岸B.南岸C.西岸D.北岸【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读该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右岸受流水侵蚀作-6-用,左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无法判断东、西半球,C、D错,故该题选B。【13题详解】由上题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侵蚀,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右岸为北岸,北岸受到侵蚀,所以北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故该题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4.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15.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昼夜长短将保持不变B.地球上任意位置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C.四季将消失D.地球上将不存在“五带”【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处于低纬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无明显四季更替,故AD错误;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寒冷,无明显四季更替,故-7-C错误;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故该题选B。【15题详解】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分,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直射点的移动相关,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不移动,所以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保持不变,故B错误;四季的产生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出现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从而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黄赤交角为0时,直射点不移动,故没有了四季的更替,故C错误;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温度不同,地球上“五带”仍然存在,故D正确。【点睛】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2018年元旦假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图中的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17.从元旦到2月4日开始放寒假,这一段时期A.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B.北京的白天越来越长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D.地球的公转速度保持不变-8-【答案】16.D17.B【解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A靠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靠近秋分日(9月23日前后);C位于秋分(9月23日前后)到冬至中间(12月22日前后);D位于冬至以后,元旦为1月1日,冬至刚过去,故该题选D。【17题详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日期无关,故A错误;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因而北京的白天越来越长,故该题选B;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故C错误;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此后公转速度减慢,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2019年2月5日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春节,举国上下,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在该日正午时的钟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A.90°EB.150°EC.146°ED.90°W19.春节当天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长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C.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D.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扩大【答案】18.A19.C【解析】【18题详解】读图,该地正午时表上显示的北京时间为14点,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即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即经度在120°E的西侧30°经线上,可以计算为90°E,故该题选A。-9-【19题详解】根据材料2月5日春节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长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B错误;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2月5日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A错误;2月5日北级地区为极夜现象,冬至日(12月25日前后)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最大,2月5日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变小,故D错误;2月5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故该题选C。【点睛】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一个旅游团从广州(东八区)出发经18小时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达美国旧金山(西八区)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20.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A.经过了16个时区B.经过了8个时区C.经历了1个日期D.经历了2个日期21.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B.短C.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20.D21.B【解析】本题组以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美国观光为情境,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时区划分、日界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20题详解】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经过了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十区、西九区、西八区等九个时区,因此排除选项A、B。从广州向东飞越太平洋,必须向东穿过日界线,因此一定会经历2个日期,D正确,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向西运动,让人们感受到昼夜更替。飞机从广州飞往旧金山的途中,旅客向东飞行,与晨昏线运动方向相反,相当于加快了晨昏线向西运动的相对速度,即昼夜更替更快,感受到的白昼和黑夜更短。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10-【变式6】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完下面小题。22.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A.
本文标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