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5*2=50分)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裁决D.全体公民均享有民主权利3.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反映出宋代A.强化了国家对市场监管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外贸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5.使“中外关系由‘天朝’时代转入了条约时代”的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中,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B.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C.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D.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7.下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A.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B.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C.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D.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8.1953年我国第一次宣布“一五”计划,规定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1954年粮食增长仅1.6%,棉花再次减产9%。这反映出A.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B.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迫切性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紧迫性D.仿效苏联经济模式的局限性9.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B.混淆了法律责任C.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D.体现了公平原则10.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据此可知三次议会改革A.逐步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C.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度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11.4.学校组织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照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版块,其中在60年代版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B.《共同纲领》封面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12.“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革,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是: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遵义会议D.黄埔军校建立13.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A.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D.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14.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始终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始终以郡县制为基础C.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发展D.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原则对后世制度有重要影响15.在殷周时族谱由史官修撰,魏晋至唐、五代既有官修也有民修,到了宋代,民间修谱逐渐盛行,明清以来,各姓民众都撰修了自己的族谱。民间修谱日益普遍主要是由于A.思想教化的加强B.社会各阶层地位趋于平等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对老百姓的控制放松16.19世纪30、40年代,中国一些开明的文人学士或撰写政论时文批评时政,或研求兵农潜盐等治国实政,或潜心于舆地术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努力营造救亡图存的社会舆论B.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共识C.试图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D.谋求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17.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土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做法A.打击了中小工商企业B.鼓励了私人投资实业C.扩张了官僚资本势力D.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18.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从而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①经济基础②阶级基础③理论基础④实践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下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20.读下图。从左至右:美德英法从中可以看出A.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B.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C.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21.“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22.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此大道的“光明”之处在于其A.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B.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方式D.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应保障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各州免受入侵,并应根据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的请求平定内乱。这一规定A.保障了各州的平等权利B.避免了君主制度的复辟C.确保了各州的主权独立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武昌起义是由中国同盟会直接领导发动的C.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25.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A.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6.(23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3)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3分〉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4)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后期的民众服饰突破整齐划一、等级界限的规定,奢靡之风不断出现,从嘉靖朝到天启朝政府禁奢令就达到了55条。官员们穿着贵族所拥有的蟒服、飞鱼、斗牛等服色。在江南,有能力消费的富民穿上了高级鲜艳的丝织品并佩戴昂贵的珠宝翠玉,在纹样、色彩与用料上模仿官员服色。同时青楼妓女、戏班戏子的装束却成为上流妇女仿效的时象。部分有市商背景的人认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人性的本然,同时还可以带动消费和生产。但是民间“富贵女子必缠足”“丐户不得缠足”观念使“大脚”成为下层劳动阶级或贱民的标志,服饰上官与民、士与庶的边界依然存在。——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徽》材料二16世纪的英国社会流行追求个性解放,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这种观念的转变,在着装上体现为对奢侈服饰的狂热追求,都铎王朝多次颁布抑奢法,明确规定社会各等级人们服饰的质地和颜色,以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清教徒们则提出所有服饰都要体现正派与端庄、注意节制和谦虚的同时还保持民族特色。但这无法阻挡人民把剩余产品交换成漂亮时尚的服饰,在最公开的场合展示以赢得周围人的尊重。17世纪中后期民众争相购买印度鲜艳舒适的棉布服饰,随着本地棉纺织业兴起,英国社会的服饰逐步变得一致简约实用,不再有明显等级特征。——摘编自谭赛花(16一18世纪英国的服饰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上的相同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特点的不同。(4分)2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的疆域极为广大,它继承了前朝复杂甚至艰难的边陲治理问题。从漠南、漠北到西北以及青藏地区,还有多个颇为强大的地方政权,很多是蒙古族独立建立的或是蒙藏联合建立的,其中有些力量非常强大。清王朝运用军事手段先后镇压准格尔、青海等地反叛的蒙古贵族,又利用长城从东北到甘肃一路布防重兵,防范漠南漠北的蒙古部落。在思想文化上,清朝大力弘扬喇嘛黄教,“以黄教柔顺蒙古”。清朝先后在漠南、漠北建立了盟旗制度,划定各旗疆界,再分封旗长“扎萨克”,管理一旗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但要接受理藩院和将军都统的监督。旗长由蒙古的王、贝勒等贵族充任,不改变他们在各自旗地内的领主地位,却令他们相互之间无统属,使他们成为理藩院领导下的半官僚,从清廷领取丰厚俸禄和各种赏赐。旗因此变成了清朝统治理蒙古地区的一级地方政权。——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在蒙古改革的措施。(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在蒙古改革的影响。(8分)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