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①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是错误的,②不选;“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③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适合题意;A、B、D均是错误的,排除。【点睛】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方法论区别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答案】D【解析】【详解】D的说法正确,正确阐述了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AB的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说哲学是具体知识也错误,因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况和总结;C的说法也错误,因为哲学和世界观之间,世界观和具体知识之间没有决定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答案为D。本月5日在上海举行进口博览会既是个经贸活动,同时也是个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届时将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出席5号的开幕式。完成下面小题。4.本次进博会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涵义,也是“进博”的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吉祥物的设计理念表明: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B.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C.人脑是客观事物产生的物质基础D.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5.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除了商业性的目的外,也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提供了平台。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明: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答案】4.A5.D【解析】【分析】本题以进博会为背景材料,考查意识的本质、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等知识。第(1)小题关于吉祥物的设计理念,可从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进博会吉祥物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动能作用;第(2)小题可抓住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说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充满了哲学,并由此作出判断。【4题详解】吉祥物的设计理念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项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B项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机能,C项说法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5题详解】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明哲学来源于生活,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生活中充满哲学,不体现哲学的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不体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且B项表述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6.为全面做好冬季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预防和减少冬季重-4-污染天气的发生和大气污染程度,保障市民健康,银川市自12月9日起实施机动车单双号临时限行措施,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①人的意识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意识的创造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条件③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施机动车单双号临时限行措施,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7.2017年11月17日,AICE2017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家论坛在北京举行。从医疗图像分析到临床诊断系统的颠覆,从金融风险监测到支付方式的革新,震撼的机器人与无人机的最新解决方案,惊爆眼球的视觉技术、智能安防,一切尽在北京聚焦。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工智能的诞生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当今和未来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③人工智能发展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④初步具备了能动性的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物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活动的特点。人工智能的诞生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工智能发展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而不是人工智能,②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工智能不具备能动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8.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5-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①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朱熹的观点强调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事”验证知识的正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①项与题意要求一致;“迈万里路”强调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项与题意符合;③项说明事物是普遍发展的,是绝对运动的,与题意不符;事物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9.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6-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C【解析】孔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项与题意相符;A项是可知论的重要观点,与题意观点不符;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离不开社会实践,但又并非必须从亲身的实践中获得,人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正确的认识,故B项说法错误;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认识并非一定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阻碍作用。10.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各种病毒的生长周期不一样,机体本身的免疫力也不一样,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就会开始繁殖,数量达到使人体发生病变的程度,才会出现人体病态反应。病毒的潜伏期常常给一些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人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材料说明①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②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发生④疾病质变的发生是从病毒潜伏期开始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7-【详解】病毒的潜伏期常常给一些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人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说明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病毒数量达到使人体发生病变的程度,才会出现人体病态反应,说明病毒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发生,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②项与题意不符;疾病量变的发生是从病毒潜伏期开始的,疾病质变的发生是从病毒潜伏期达到一定数量开始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1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B.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C.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C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说法
本文标题: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