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各派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A.“不期修占,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3.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祥”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4.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状况不同,东汉初年创业集团大都出自“士族大姓”。以光武帝君臣而论,基本都是南阳、河北地区的士族大姓,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落B.东汉的政治中心向东移C.儒学独尊后的社会变化D.贵族等级制的不断发展5.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C.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D.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6.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明-2-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道”。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B.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C.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D.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7.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材料反映出佛教()A.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被改造成为正统思想C.发展过程日益本土化D.获得统治者大力支持8.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不承认女性的天性低劣,屡次称颂武则天为“好后”,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但他赞扬有成就的女性,并不等于提倡男女平权。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李贽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对此认识最为合理的是李贽()A.摒弃了以儒家纲常为标准的道德观B.思想有自相冲突的成分C.思想已经属于近代民权主义的范畴D.主张挑战了理学的正统9.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10.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A.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B.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C.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D.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11.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很多民间社团。“文有文社,诗有诗社”,不但读书人要立社,士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社团成员赋诗作文后,一般会把作品集收集并选编刻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地()A.儒学社会化的趋势明显B.崇尚文雅的社会氛围C.学术文化水平显著提高D.女性的地位迅速提升12.《美的历程》一书中写道:它“用书法文字和朱红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不大的红色印章在一片水墨中增添了沉着、鲜明和力量”。这种绘画艺术()-3-A.与科举取士制度密切相关B.是市民阶层审美发展的结晶C.典型代表作为《清明上河图》D.有利于推动传统书法艺术产生13.古代戏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材料主要说明戏剧()A.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B.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C.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D.成为了维护统治的工具14.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B.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C.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15.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C.“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D.“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16.某历史学家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林则徐()A.是倡导“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B.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17.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4-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18.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19.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20.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号载文“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材料认为,近代中国()A.唯有学习西方才能强国B.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有机统一C.应该开展学术思想革命D.学术的进步是民权发展的唯一出路21.近代中国有一群体的主张常走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并有“偏谬精神”,其核心是反封建的,而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开辟新天地,摧敌垒。该群体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2.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23.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5-A.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2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25.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述论断反映出邓小平()A.肯定了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B.认识到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26.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7.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B.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2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得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6-A.完成了基因测序任务B.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29.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设立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以奖励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上述奖项的设立()A.清除了文学上的“左”倾错误B.引领了新时期文学的新思潮C.有利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D.体现了文学改革的持续深化30.根据图2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图2197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的统计图A.我国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B.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样化D.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社会有很大的变迁。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7-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3)概述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思想之间的关系。(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阶段名称内容时间第一阶段器物阶段器物设想1840年-1850年器物实践1850年-1895年第二阶段制度阶段君主立宪设想[19世纪70年代-1898年君主立宪实践1898年民主共和设想1894年-1911年民主共和实践1912年-1927年第三阶段思想阶段欧美资本主义思想1915年-1926年苏俄社会主义思想1918年-1926年——摘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1)表格中的“器物”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阶段”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实践。(4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6-8-分)(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6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代的船只上已装备当时先进的各种船舶
本文标题: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