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合肥九中19~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埋藏着深刻的危机”主要指A.脱离实际的宣传B.混淆是非,迷惑民众C.突出个人作用,形成个人崇拜D.没有是非,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3.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真理高于一切4.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A.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5.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度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A.否定了民主政体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C.体现了理性精神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6.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2-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人合一”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9.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家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10.孔子认为,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董仲舒则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上述变化表明儒学A.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B.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神灵C.逐步披上浓厚的神秘色彩D.从反专制转而为专制服务11.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B.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C.“理”是万物的本源D.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12.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家多认为正统的是A.董仲舒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3.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3-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D.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1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B.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C.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D.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1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16.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1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文化政策开明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君主专制放松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1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4-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9.《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20.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21.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学派的是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D.“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2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5-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二、主观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0分,共52分)25.(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鲜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6-(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8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材料二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宰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材料三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而今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7-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中国民俗史·民国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