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这种做法旨在()A.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这反映出()A.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这实质上表明()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D.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7.秦朝以“法”立国,重法指导下的改革促进了秦的强盛,但忽视道德与教化,使社会处于高速动转、高度紧张中,缺乏调节和弹性,最终导致国家崩溃。秦朝的治国实践和权力运作,饱含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足资诫鉴的政治教训。据此汉朝统治者可汲取的政治智慧不包括()A.儒法相济的统治思想B.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C.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D.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8.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部分地区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汉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秦汉统治者这样做-2-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政令的传达B.促进各地间的交流C.巩固国家的统一D.防止王国发生叛乱9.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10.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11.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12.《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13.唐初,中书省负责诏敕的制定;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以翰林学士(被天子视为“私人”)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这种变化()A.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B.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C.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D.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14.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15.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3-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16.右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A.选官制度的变化B.专制统治的加强C.监察体制的完善D.建筑艺术的进步17.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18.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本质上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9.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20.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1.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4-22.“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日出·印象》D.《等待戈多》23.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右图)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24.好莱坞(Hollywood)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从表所示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主题的变化,可以推知()时间主题举例1943年歌颂苏联《出使莫斯科》《光荣的日子》1948年对抗苏联《铁幕背后》《红色威胁》A.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B.从合作到对抗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C.不同政权性质决定了不同国家利益D.电影艺术必然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25.互联网时代,“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6.(12分)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日益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50人。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5-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况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途径和标准?概括东汉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4分)(3)材料三中卫瓘关于选官方面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据材料三说明卫瓘认为“复古乡举里选”的合理性?(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1分)27.(13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大国崛起》材料二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爱因斯坦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