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1.西周的铜器铭文里有关于周王赐臣下“一田”“十田”“卅田”“五十田”的记载。这说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度形成B.分封制按等级授田C.诸侯国的力量增强D.有固定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2.《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3.《左传》襄公二十年记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60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很强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5.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6.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7.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2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8.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A.专制皇权弱化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C.地方吏治废弛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9.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10.宋代欧阳修诗句“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意识C.政府鼓励人们扩大消费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1.唐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先后攻占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但依靠地方的抵抗最终平定了叛乱;1127年,金兵长驱南下,都城东京很快失守,全国统治瓦解,北宋灭亡。据此可知A.相比唐朝,北宋的中央集权有所削弱B.唐朝兵力部署原则优于北宋C.相比北宋,唐朝面临的外敌比较弱小D.唐朝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资源12.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13.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D.佛教观念影响较大14.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3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15.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分类1686年1753年1812年全国关税总额122.0459.6481.0运河诸关税额61.6150.5140.0沿海诸关税额18.2103.2177.5长江诸关税额37.3114.6134.7上表主要表明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16.《红楼梦》中的贾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这说明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B.进步思想影响广泛C.君主专制一度削弱D.家庭伦理观念至上17.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18.清代的骚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骚,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骚,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19.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开设柯拜船坞。到60年代,英美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开设大小船坞近四十家。据此可知A.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B.列强对华已经开始资本输出C.英国的造船业遍布全球D.英国已经顺利完成工业革命20.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4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21.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22.据统计,1895一1898年间,(中国)一共报道过76个学会。大约三分之二是由士大夫建立的,按照宣布的目标粗略分类,其中1个学会致力于提倡儒家的教义;30多个学会或是按照新的实用精神研究传统的儒学,或是研究西方科学和翻译西方书籍;15个提倡社会改革;23个试图唤起士大夫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这些学会的出现说明A.清政府废除“立会结杜”的禁令B.民族危机下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民族主义在社会上层中间的传播D.广大民众的民主参政意识增强23.晚清时期,学部拟实行大学南北两大部分区计划,然而遗憾的是,并未实现。这一时期的三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皆在北方。这主要是因为A.高等教育行政上的中央集权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C.有限的办学经费收益最大化D.大学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24.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5.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26.下列是1912年12月颁布的学制课程表(单位:课时/周)5材料中科目的设置反映了A.儒学地位彻底动摇B.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C.国民法治意识增强D.清政府对教育的重视27.袁世凯当政后,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据统计,从1912年到1916年间,北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说明A.北洋政府仍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B.北洋政府采取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措施C.北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社会风气D.北京政府注重依法推进民族经济发展28.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这反映了孙中山A.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B.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C.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D.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29.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30.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C.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31.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B.国民政府已准备持久抗战6C.国共内战仍在争夺战略资源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3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3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真诚合作,抗日民主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由此可以看出A.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B.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缺少监督机构C.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多党派的联合政权D.陕甘宁政府是全国抗战的最高领导机构34.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35.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36.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
本文标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