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总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李时珍曰:“古者以粟为黍稷、梁、称之总称。”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2.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3.“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A.辩证法的思想B.“兼爱”“非攻”的思想C.“仁”的思想D.以“法”治国的思想7.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军机大臣D.太尉8.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属于“汉武”的措施是()A.创立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建立中朝-2-10.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1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D西域都护府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2.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写成《伤寒杂病论》B.改进造纸术C.发明“麻沸散”D.传播道教和佛教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14.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5.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祖冲之16.有评论认为: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赵州桥D.大运河17.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18.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如)一。”这一思想的-3-是()A虚心纳谏B善于用人C唐蕃联姻D完善科举19.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20.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2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2.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23.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A.理是万物的本源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D.致良知2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多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2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建立元朝B.设置行省C.统一蒙古D.开凿运河26.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2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设置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是()A.宣政院B.行中书省C.腹里D.澎湖巡检司-4-28.右图是中国某个朝代政府架构变化的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B.唐完善三省六部制C.清雍正帝建立军机处D.明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制度29.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②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③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④设置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30.“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诗中赞誉的人物是()A郑和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31.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A.设立西域都护府B.设立伊犁将军C.设立北庭都护府D.设立理藩院32.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军机处处理一般文书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33.右侧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4.下列不属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批判君主专制C.工商皆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5.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5-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错选不得分,每选对一个选项得1分)3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B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C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D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37.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是蔡伦B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秦始皇、汉武帝、华佗都被记载在内38.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B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D都是因暴政而亡的39.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A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D在地方设置节度使4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主要影响有()A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B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C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材料分析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1道小题,满分10分)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6-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5分)高一历史期中答案36.ABCD37.BC38.ABD39.ABC40.BCD41.(1)政权名称:①魏;②隋;(2分)阶段特征:政治上,从分裂到统一;经济上,南方等地的区域经济得到开发;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空前加强。(3分)(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考试制度。(3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BBAAC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DCDBCD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BACCDABB题号3132333435答案BCDAC
本文标题: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