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1-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计48分)1、右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2、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国手工业管理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3、“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族性特征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4、“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界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5、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2-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6、“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7、这场革命对妇女的影响正如几百万年前农业革命对她们的影响一样深远。总的影响是迫使妇女走出过去的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进入新的、家庭以外的工薪经济。”对文中“这场革命”理解正确的是A.女权运动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B.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C.工业革命改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D.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8、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主要是指垄断A.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否定B.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容易形成社会财富的寡头式占有C.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D.排斥了企业竞争,干扰了经济秩序并使企业日益失去活力9、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19世纪中后期,发生在中国的“第三种可能性”典型事例是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1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3-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④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1954年毛泽东曾讲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A.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B.重点发展农业C.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12、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13、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14、《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规范;现在的大众传媒经常出现女性健-4-美、体操……甚至连“比基尼”也被国人接受了。上述变化说明()①女性服饰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②男女平等在服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③社会环境对女性服饰变化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④服装的实用性日益成为社会时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于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16、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17、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A.两党派斗争激烈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18、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这场“大手术”指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5-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19、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不能反映A.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B.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20、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21、如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22、由于西欧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坚持,《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保留了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条约,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因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美国A.完全没有达到目的B.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6-C.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但未能主宰世界市场D.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未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23、“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A.煤钢共同体B.欧洲共同体C.欧洲关税同盟D.欧洲统一大市场24、世贸组织的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与关贸总协定相比,它的特点是A.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B.能够提出成员间贸易纠纷的解决方案C.运行方式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D.开始采用“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策二、材料分析题(25、26题各18分,27题16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并分析回答后面问题(18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4分)-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后面问题(18分)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薛福成:《振百工说》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6分)-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7、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
本文标题: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