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B-2-【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3-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唐宋时期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在下降,钱币收入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下降、钱币收入上升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唐宋时期,钱币的收入总量有一定上升,故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排除C项。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在《留书·封建》篇指出,自秦以来中国政治“有乱无治”弊-4-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候自治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实际上A.属于主张倒退复古思想B.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C.暗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D.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答案】C【解析】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等字眼体现的是用分权制衡来稳定政局,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思想代表时代潮流,并非倒退复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是对孔孟原始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7.下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动,这一现象反映的直接后果是A.天朝体制的动摇和瓦解B.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C.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D.当时民众生活日益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前中国对英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但1843年协定关税的推行,使英国货物进口关税大大降低,增强了英国棉纺织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故对中国传统棉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根据题意故B项正确。A项,图表信息与天朝体制的瓦解无关,排除。C项,鸦片战争时已体现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冲击,C项表述是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而非直接后果,故排除。D项,图表信息无法体现民众生活的变迁,故排除。-5-8.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不能说明其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控制国家金融,1862年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说法不正确,所以应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的费用问题,所以A、C、D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1840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9.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査,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B.有利于形成革命统一战线C.有利于推动文化全面转型D.有利于促进民众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民众从五四之前的“一盘散沙”到五四运动后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聚焦社会及时代发展,体现了五四运动启蒙了民众关注社会时局的民主意识,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主旨意在体现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思想觉醒,而非思想解放作用,故排除。B项,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是新三民主义的产生,故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文化转型,故排除。10.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由此推断,古希腊A.个人利益服从城邦利益-6-B.民主政治步入衰退时期C.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D.城邦剥夺公民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自由高于公民个人自由,即可理解为公民的许多利益来自于城邦,没有城邦为基础,公民的权利便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城邦的重要性高于个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民主政治进行危机时期,故排除。个人自由以城邦为基础,以城邦自由为保障,故排除C项。D项,城邦体制下,公民具有各项民主权利及个人自由,故D项排除。11.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12.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7-【答案】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一方面是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另一方面还包括资产阶级信仰新教和国王信仰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因此材料中的规定说明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答案为C项。这种宗教领域的斗争本来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排除B项;议会掌握对法官的任免权,而不是司法权,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帝时期,三苗叛乱。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材料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注重经济-8-关系;以私法为主。(一点,任答四点,较完整得背景:战争的刺激;儒家思想的影响;集权体制的强化;农耕经济的固守。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文主义影响。(2)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得出刑起于兵,兵刑合一;根据材料一“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得出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西方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得出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第二小问背景,中国的背景:政治,集权体制的强化;经济,农耕经济的固守;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中“三苗在攻
本文标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