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仰韶文化时期D.氏族公社时期3.《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í,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4.中秋节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5.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A.全盘继承商朝礼乐制度B.形成了较完备的典章制度C.确立天子至高无上权力D.完善了古代官僚行政体制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7.“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等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孟子B.老子C.孔子D.墨子8.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2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9.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统一文字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疆域辽阔D.秦朝统一度量衡10.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11.自刘邦建国至献帝禅让,汉代登上后位并有幸成为皇太后的共有19位,其中先后有9位皇太后临朝称制,而没有临朝之名,却有干政之实的皇太后也不在少数。汉代母后临朝政治的出现A.反映出女性地位的提高B.基于刘氏诸侯王势力的强大C.是君权至上的客观产物D.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淡薄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A.频繁更换丞相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D.分割诸侯的力量13.有学者统计,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A.政府加强干预经济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民间私营工商业滞后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14.“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3C.古代玉石业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15.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A.甲骨文B.造纸术C.圆周率D.印刷术16.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礼乐制度破坏B.外戚宦官相互勾结C.以“柔道”治天下D.地方豪强势力膨胀17.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18.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19.主要依靠门第选拔官吏模式的是A.察举制B.举孝廉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0.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21.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22.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然成风。这反映了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2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4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5.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6.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道教的发展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出现三教合一趋势27.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认为:“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他主张A.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B.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C.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2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29.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30.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艺术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5A.①B.②C.③D.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4分)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3分)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3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3分)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2分)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3分)632.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魏书·高祖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8分)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1—5DABCB6—10BBDAC11—15CDAAD16—20DDCCD21—25CACBD26—30DCDCA31.(22分)(1)郡国并行制度。(4分)失礼仪,乱制度。(3分)(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3分)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4分)(3)儒学成为正统。(3分)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2分)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不客观、充分。(3分)732.(18分)(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4分)(2)特点:(6分)1.汉化为主;2.相互学习;3.方式多样。(3)意义:(8分)1.促进民族融合;2.促进北魏文化的繁荣3.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4.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本文标题: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