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6单元。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反映出,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3.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4.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A.是对前代行政制度的调和与创新B.是专制体制下权力分配的结果C.不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其历史作用符合制度设计者的初衷5.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A.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6.《国史异纂》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弥封(指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参考人员日趋多元B.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7.在中国古代的一段时期内,福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名称历经“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朝代顺序是A.秦朝—唐朝—明朝B.宋朝—明朝—清朝C.唐朝—元朝—清朝D.唐朝—元朝—明朝8.洪武年间,大臣的章奏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B.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C.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D.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9.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选票)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说明A.法庭审判程序具有随意性B.案件判决结果绝对公平公正C.民主环节缺乏相应的监督D.情感是法庭判决的唯一依据10.随着罗马法的逐渐发展,除了契约内容之外,当事人是否尽到了诚信义务也开始进入到司法审判的考虑当中。相对于机械性的严法诉讼,诚信诉讼既要求审判员理性的审判,也要求当事人禀有诚实善良的心态。这说明罗马法A.坚持中庸审判原则B.体现人文主义精神C.审判程序十分完善D.赋予公民平等权利11.《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只因与贾政同姓,拿着宗侄的名帖去拜见贾政,便“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得到了金陵应天府的差事。由此判断,清代的选官制度A.以察举制为主要方式B.仍受宗法观念的影响C.标准具有多样化特点D.依据人才的品德能力12.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里的“收效最好”主要体现在A.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合作传统B.以和平方式确立君主立宪政体C.以和平手段巩固了国王的统治D.终结了土地贵族大权独揽局面13.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A.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B.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14.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15.德国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有的只是虚荣和满足于权力的假象……霍亨索伦王朝(当时统治德国的王朝)只知道操练军士型的权力——发布命令、听从指挥、立正和吹牛皮。”这反映了德国A.专制主义的传统B.联邦制的组织形式C.不具有民主特征D.军国主义的危害性16.“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17.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该现象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18.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19.“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20.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领导工人运动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2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22.“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B.苏联更倾向于支持国民党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23.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A.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B.全民族抗战时期C.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D.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24.下面是1937年叶浅予创作的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国民众具有打败日本的必胜信念B.日本侵华战略被中国军队挫败C.日本征服中国战略引发世人不满D.国共合作抗战已转入相持阶段25.下面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批评民众麻木不仁B.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C.鼓舞民众团结抗战D.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26.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弊病大量显现的时期,为此,无产者提出了“摆脱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任务。由此可知,这一任务提出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空想社会主义的巨大影响27.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十月革命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这表明十月革命人士认为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B.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反封建斗争最终胜利C.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D.俄国革命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8.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29.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1956年底,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A.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B.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D.构建起基层治理的体系30.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0年,新疆少数民族贵族张格尔利用广大回民对清廷驻新疆官员的残暴和腐化的愤恨与不满,勾结阿富汗的英国殖民势力,发动了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之后,道光帝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加派官员,增加驻军。同时,制定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共政不易其宜”的政策,大力整治贪官污吏,对回民群众实施安抚措施。清廷修复了与浩罕国(今哈萨克斯坦周边地区)的关系,准许“该夷仍旧通商,其茶叶、大黄在所不禁,免其货税”。——摘编自朱亚非《从张格尔叛乱看清朝边疆防御之得失》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陆地边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家决定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少数民族参与政权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1947~1965年,先后成立了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和西藏等民族自治区。1949年后,建立了中央民族大学等十几所民族院校,并定期开设民族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54年,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支持生产建设兵团,中共中央推行了移民支边政策,大批青年和官兵积极响应。50年代,苏联向中国提供的156项工业援助,其中一大部分安排在了云南、甘肃和黑龙江等边疆地区。——摘编自李庚伦《试析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边疆治理与清政府治理新疆措施的异同点。(1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边疆治理的看法。(6分)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内容公元前5世纪雅典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均不享有民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扩大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获得选举权1867年英国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1885年英国部分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1918年英国年
本文标题: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