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材料说明A.周王暴政导致王室覆灭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C.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D.周朝的监察体系日益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做,导致出现“诸侯不朝”的现象,这说明周朝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即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故选C项。周厉王时周王室并未灭亡,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政以致诸侯不朝,并没有加强对地方的监控,故B项排除;材料中周厉王以巫师监视民众,并非监察体系的日益完善,故D项排除。2.《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据此可推断当时A.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B.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C.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D.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律规定国家控制的手工业生产要根据年度安排或政府文件来生产,规定以外的生产会遭到严厉惩处,说明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标准、成本和质量问题,故排除A、B、D三项。3.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说明理学A.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2-B.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C.总结了前代哲学成果D.增强了文化的开放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理学家吸收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并且融合到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选A项。材料描述的是新儒学的形成,并没有论述理学的作用,故排除B、D两项;总结前代哲学成果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4.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年份人口(百万)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14007219.81036165012332.01095175026048.015441820381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C.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虽然人口大量增长,但农业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选C项。A项夸大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意义和当时中国的国力,排除;生产力取得质的突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环境恶化的结-3-论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故排除D项。【点睛】解答表格类选择题要注意表格中同一类数据的多少变化,通过数据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5.据记载,陆川县“清季洋布、洋纱盛兴,几无人不着洋布,无家不购洋纱,麻棉稀种”。材料主要说明A.农村经济日益衰败B.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C.经商意识逐步增强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陆川当地的民众普遍用洋纱,穿洋布,而且“麻棉稀种”,这说明当地的传统棉纺织遭到冲击,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故选D项。传统棉纺织逐渐衰落并不能表明当地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故排除A项;材料表述的只是洋纱、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并不能说明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在强调陆川县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体现经商意识的增强,故排除C项。【点睛】“几无人不着洋布,无家不购洋纱”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看出陆川县自然经济的解体。6.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的冲突是由列强侵华引起的,也就是说民族矛盾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材料中“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鲜明的反映出民众的反帝爱-4-国情怀,故选B项。中国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并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故排除A项错误;19世纪末的中外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南京为中心,故排除C项;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列强联合侵华,故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这一年(1937年)间,不仅日方对华的军事进攻最为猛烈,中方的军事抵抗最为壮烈,尤为重要的是,中日战争的大局与走势,在这一年内已基本落定。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立B.日本侵华战略逐步走向破产C.中国抗日赢得广泛国际支持D.华北抗战取得了重大的战果【答案】B【解析】【详解】1937年,日本扩大了侵华战争,在华北、华东等地同时开辟战场,企图迅速歼灭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尤其是淞沪会战坚持了长达三个月,这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因此这场战争开始走向相持战,故选B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立、中国抗日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和华北抗战取得重大战果都是在1937年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C、D项。8.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A.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B.依据于苏联对华援助规模C.对三年自然灾害估计不足D.高估了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这一判断基本上成了“大跃进”的指导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高指标,加快了工业建设的速度,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苏联援华建设的作用,且此时中苏关系开始趋于恶化,故排除B项;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在1958年之后,-5-故排除C项;对“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高估是形成材料中判断的原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9.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以致真相成了附属产品。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司法程序有待改进B.陪审团不太了解案件情况C.司法制度存在缺失D.民主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真相成了附属产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雅典司法中由于不允许代理辩护,而陪审团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以致出现案件审理不公的问题,这说明其制度需要改进,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雅典的司法制度问题,而非程序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陪审团对案情的了解问题,故排除B项;雅典司法制度的缺陷并不能说明其民主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排除D项。10.下图是德·弗仑达的画作《红色的扫帚》,意为1871年梯也尔、法夫尔、特罗胥等被扫出巴黎。这幅漫画说明A.法国革命涤荡了欧洲反动势力B.巴黎公社领导人缺乏斗争经验C.巴黎公社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6-D.法国人民对理性社会十分失望【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公社运动中,梯也尔等反动势力被赶出巴黎的状况,而不是被消灭,这说明巴黎公社领导人斗争经验不足,故选B项。巴黎公社运动局限于巴黎地区,并非是涤荡了欧洲反动势力,故排除A项;C项夸大了巴黎公社的力量,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的说法在漫画中无从体现,故排除。11.“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做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姑娘们则在自己的床头放上一本作为高雅的象征……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材料表明该学说A.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关注B.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当时,社会上对进化论学说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进化论学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故选D项。“不少人”与各阶层不是同一个概念,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进化论学说是否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更无法体现该学说否定了人们宗教信仰的信息,故排除B、C项。12.1947年,美国支持印度获得独立,并向印度提供援助以期其加入反共阵营;从1951年开始,苏联对印度提供援助以示拉拢,但印度在国际上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出现表明A.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大国控制B.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走向终结C.国际力量对比处于稳定状态中D.世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答案】A-7-【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不结盟运动意在抵制大国干扰,反对美苏争霸,力图维持独立地位,故选A项;两极对峙的格局走向终结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故排除B项;美苏两国都对印度极力拉拢,说明国际力量的对比并不是处在稳定状态中,故排除C项;从美苏对苏联的拉拢中无法看出世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故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基督教各派在唐、元时代曾先后传播于中国,但元朝灭亡后一度沉寂。明代中叶以后,天主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了很大发展,但要进入中国,需要克服重重障碍。1552年4月,沙勿略组织了一个赴中国的使团,但抵达马六甲时,使团被扣留下来。1582年利玛窦跟罗明坚学习中文,协助他共同打开中国的传教局面。利玛窦等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暂时不谈宗教,重金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解经书,以便与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又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他们从古代经籍之中摘取有关“天”和“帝”的条目,比作西方天主教义中的天主。——摘编自《明代来华的西洋传教士》材料二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由各地文教厅邀请天主教中的上层分子举行座谈会,“使发动下层的工作与这种上层的推动工作相配合”。中国的天主教“曾被帝国主义所利用”“热烈的鼓励教徒爱祖国”,而且天主教的“任何管理权应一律确实归中国人掌握,不容任何人操纵,外国侵略分子、间谍分子必须肃清”。号召全国“要学习广元的经验”,帮助教会实行自养。这种方法“使中国教会达到自养,使教徒们从经济上因而也在思想上打断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摘编自《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天主教进入中国困难重重的原因,概括指出西方传教士打开在华传教局面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原因: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到达中国的航路尚未完善;深受“海禁”政策的影响;封建君主专制进步强化。措施:积极学习中国文化;主动与中国士大夫阶层交流;充分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将西方教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8-(2)特点: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强调中国教会要独立自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意义: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特权;巩固新生的社会政权;有利于重建中国的基督教系统,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文化侵略的影响。【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沙勿略组织了一个赴中国的使团,但抵达马六甲时,使团被扣留下来”、“利玛窦等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暂时不谈宗教”、“以便与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又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天主教进入中国困难重重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到达中国航路的不完善、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等。措施:根据“利玛窦等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暂时不谈宗教”、“以便与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又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等内容可知西方传教士打开在华传教局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学习中国文化、主动与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交流、利用西方科学技术和将西方教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等。(2)特点:根据“使发动下层的工作与这种上层的推动工作相配合”、“任何管理权应一律确实归中国人掌握,不容任何人操纵,外国侵略分子、间谍分子必须肃清”、“使中国教会达到自养,使教徒们从经济上因而也在思想上打断与帝国主义的关系”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特点主要是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和针对性、强调中国的教会要独立
本文标题: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