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面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D.促进了民族的交融3.“自春秋以来,楚国诸侯率先突破诸侯原有的公、侯、伯、子、男的称号,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材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B.分封制度趋向崩溃C.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宰相制的实行C.宗法制的影响D.内朝制的推行5.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的思想6.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封建等级秩序森严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7.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从根本上制约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失误-2-8.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9.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10.“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制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1.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12.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A.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13.“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丁母不和不与。后邻人忿丁母,盗斫丁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二十等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15.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16.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3-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17.宋、明画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官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文人政治地位低下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统治地位衰落D.君主权威不断强化18.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19.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20.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的法定机构,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是政府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21.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22.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B.中央对地方管控加强C.国家重视边疆开发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23.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4.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25.2007年9月,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宏燊先生斥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献给国家。至此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猪头、马头回归祖国。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最早流失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6.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清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B.甲午战争之后C.瓜分狂潮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8.19世纪末,西方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是因为()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三国干涉还辽C.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30.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戊戌变法的目标完全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5-材料四“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有令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也。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入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檐曝杂记》卷一材料五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所示的制度是哪朝创立的?(2分)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请你以西汉为例,说明西汉解决这一制度的两大矛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两个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4分)(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什么变化?(4分)简要说明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危害。(2分)(4)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项制度应怎样进行评价(进步性和局限性各一例)(4分)3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2年8月29日-6-材料二日
本文标题: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