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期我多次前往县科技局以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对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阅。一、我县自主创新情况近年来,我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本文内容: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期我多次前往县科技局以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对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阅。一、我县自主创新情况近年来,我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全面融入新**以后,我们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十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多个,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资达2.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亿多元,其中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共6项。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个。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7亿元,增幅达35.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一是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十五以来,全市共有7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50项获市级科学技术奖。由马钢股份公司牵头完成的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等两项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以来,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300多件,授权550多件,均居全省前列;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40多项,技术交易额达3.1亿元。二是科技产业化取得较大成效。积极推进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初具规模,拥有企业近10家,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三是形成一批优势产品。“马钢牌”H型钢、火车车轮和“海狮牌”毛巾三个产品跻身中国名牌行列,10个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35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培育发展19件省著名商标。2011年我县科技工作始终围绕“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创新工作抓亮点”的总体思路,以推动科技进步为主线,不断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显现,2005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自主创新工作逐步形成自已的优势和特点,主要是: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到2011年,我县有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列全市县区之首;55项高新技术产品;有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04年被认定为“**省电线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全市县区中唯一)。2011年全县通过37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华星电缆集团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明星电缆集团等企业和个人分别获得6项市级科技奖;全县31家企业的创新团队、单位和个人共151个项目获得了县级奖励,兑现奖金227万元。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呈现亮点。全县有4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中科院华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科技大学华菱国家火灾重点试验室(全市县区中独有)。3、科技项目资金争取显示成效。近年来共争取并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68项,争取无偿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原子能发电站用密封控制电缆生产工艺”项目,为我省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4、知识产权工作有一定基础和潜力。2009年我县成为“全省专利申请十强县”;2010年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验收;华菱电缆集团、新亚特电缆集团、华能电缆集团三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011年全年申请专利323件,获授权专利299件,完成县政府年初下达专利申请量任务的150%。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当前,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纵向比有很大进步,但横向与国内先进城市、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仍不够强。尽管我县出台了《鼓励发明创造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但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县没有高新技术园区,专门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还在修改和完善中,尚未出台。科技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政策措施的不配套,削弱了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一是科技工作体制不够完善。县、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上下联动科技工作关系,部分乡镇和企事业单位没有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工作办法不多,工作水平不高。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刚刚起步,为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推进自主创新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现有工作机制缺乏新活力,科技投入缺少新增长,人才培养引进不够多。如我县科技工作没有像其他县区那样,把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任务纳入乡镇年度量化考核范畴;我县科技“三项经费”多年来一成不变地维持在较低水平上,与兄弟县差距不小;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没有形成,现有政策和待遇对外来高端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不强;等等。3、科技创新水平上:主要是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其它县区相比,差距非常大。知识产权工作整体上差距还表现在:其它县都已成立知识产权局,最近两年都是“全省专利申请十强县”,有的还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特别是在“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上,现在全市平均3.4件,而我县只有0.1件,形势极为严峻。?三、进一步提升无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自主创新工作要着重抓好几个方面:(一)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夯实创新人才基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与源泉。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育和引进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一是加快本地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定各项激励政策,加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向企业倾斜尚未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育。二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与各级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无为设立科研工作站,吸引支持留学人员和国内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积极鼓励企业争取技术入股、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和科技人员进入管理层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无为发展。三是支持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资源,免费培训农村科技实用人才。(二)切实加大自主创新的支持和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持的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确保对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增加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科技投入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重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难题招标以及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项目,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的研究开发。二是推进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要切实改善自主创新的信贷和融资环境,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引导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与科技项目、创业投资的紧密合作,加大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三是落实各项自主创新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以及《无为县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关于激励自主创新的所得税抵扣、仪器设备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三)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平台。一是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我县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明显滞后,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建立与我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孵化器,为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厂房、设施、信息服务和后勤服务,努力构筑创新高地。**工业集聚区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来建设,在集聚区内建立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孵化器,使集聚区迅速成为科技人员发挥才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辐射源。二是建设好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有重点地选择相关服务性企业,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建立省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三是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成果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品创新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科技信息咨询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不断完善科技中介网络,为全县企业提供广、全、新的科技服务。四是大力引导和扶持有一定研发基础条件、较强创新能力的“2112”工程企业积极创建市级以上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使其成为我县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三)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优先支持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对企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新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以及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给予必要的奖励。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企业制定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的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支持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以及实施转化。对企业重大发明专利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技术实施人给予奖励。加强对涉外专利(国际专利)的资助,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五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对落户本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一定金额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联盟,可申请启动补助资金,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必要资金的补助。(七)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创新服务保障。一是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我县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明显滞后,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建立与我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孵化器,为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厂房、设施、信息服务和后勤服务,努力构筑创新高地。**工业集聚区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来建设,在集聚区内建立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孵化器,使集聚区迅速成为科技人员发挥才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辐射源。二是建设好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有重点地选择相关服务性企业,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建立省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三是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成果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品创新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科技信息咨询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不断完善科技中介网络,为全县企业提供广、全、新的科技服务。四是大力引导和扶持有一定研发基础条件、较强创新能力的“2112”工程企业积极创建市级以上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使其成为我县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一)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创新环境。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自主创新工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把实行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组织领导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县域科技进步的有效抓手,认真落实“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根据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突出自主创新,创新考核办法,建立完善有效的党政领导科技
本文标题: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