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A.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都体现了诸侯与周王的政治隶属关系,故C项正确;“列尊贡重”不一定是姬姓封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东方诸国的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此时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材料信息,所选的选项必然是符合材料全面信息的。2.《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答案】D-2-【解析】孔子对楚昭王有病后拒绝祭祀河神的行为大加赞赏,这和他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语怪、力、乱、神”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故D项正确;“获罪于天,不可祷也”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故A项错误;“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反映了孔子重视祭祀祖先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强调继承先王的品德,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和孔子的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3.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A.“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B.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C.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D.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不出,“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故A项错误;“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说明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越南,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的历史,体现不出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故D项错误。4.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3-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D.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市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的长途贩运、及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白银也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从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南北产米与非产米地区的粮价的趋于接近,并以白银为标价,因此说明南北之间商业联系密切.从材料中无法体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故A排除;材料中仅以粮价的接近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地位趋于平衡,且从南宋开始,南方经济就逐渐超过北方,故B排除;材料中以粮价为题,就说明粮食成为主要商品,论据不充分,说法不合理,故排除C;材料中从粮价的趋于接近以及以白银为标价,且北方不是产米区,说明南北之间商业联系密切,故D正确.5.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4-广东”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国内税收影响较大。所以答案选C。A中受欢迎错误;B中不是洋务企业;D中不是实质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原因6.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仿织洋布,定易销售”“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采用机器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形成,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1940年8月,《新华日报》开设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甚至多篇“华北破击战通讯”,如《平汉线上邢内段的破击战》《破击战在晋察冀》等。由此可知,这些“通讯”A.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B.表明了中共抗战的主体地位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D.宣扬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必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和“华北破击战”“平汉线”“晋察冀”等信息可知,《新华日报》的这些“通讯”主要是在报道百团大战的战绩,相对于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百团大战的胜利无疑会振奋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中共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是在相持阶段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B项错误;百团大战基本上是八路军独立进行的,与国共联合抗战关系不大,D项错误。8.下面是1958--1962年我国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占轻工业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此变化-5-A.工业化建设转向了轻工业B.政府仍缺乏对农业的重视C.国家加大对轻工业的投入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新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自“一五”计划时就开始着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更是体现了对重工业发展的重视,图中信息说明1960年后在轻工业投资中加强了对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表明当时国民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经济结构方面出现一定调整,D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说明了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比重增加,并没有说明对轻工业投资的增加,因而既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转向了轻工业,也不能说明加大了对轻工业的投入,A、C项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无法得出结论,故排除B项。9.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阶梯》中说:“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这说明在当时罗马A.公民自由受到了法律严格限制B.他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C.公民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D.法律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自然权利”说明罗马公民拥有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也就是以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或社会利益为前提说明在当时的罗马他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受到保护,而不是严格限制公民自由,排除A项;材料说明国家利益不能无条件侵犯公民利益,故C项错误;-6-D项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0.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故A项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11.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也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从属于C项,故错误;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12.表中为1998年数据国家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在联合国投票权俄罗斯1707.51470033791-7-中国960.012390092891美国936.427000792131挪威32.440015211汤加0.089.91.71——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上表可用于说明A.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B.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D.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98年俄罗斯、中国、美国、挪威、汤加的面积、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在联合国投票权,并不能体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故A错误;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错误;虽然俄罗斯、中国、美国、挪威、汤加的面积、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各不相同,但在联合国投票权相等,这说明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故C正确;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康熙十八年达1.6亿,至乾隆末,突破3亿。“生齿殷繁,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雍正元年,帝下令:“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帝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凡边省内地零星土地,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8-材料二在我国整个近代时期,园艺作物随着工业、城镇和贸易的发展:闵粤地区的荔枝、柑橘,北方的苹果、葡萄、梨、枣、杏等果树栽培,口岸城镇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的蔬菜种植,均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少量资本主义经营的果园、菜园和花圃,但在大部分地区,园艺作物栽培仍限于宅旁田畔,在农业生产中不占重要地位。近代时期,纺织原料棉花的栽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扩展,由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向专的商品性种植发展。中国是油料作物大豆的原产地,20世纪初占世界产量的80%,各地均有种植,但将近一半集中在东北。抗战时期,大豆产量下降了11%。19世纪末,种植相当广泛的染料作物蓝靛,因外国染料倾销,遂致衰落,但大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中国近代农业生产》(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因?(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近代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特点:推广高产作物;努力发展粮食作物;自给自足;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鼓励垦荒。(任原因
本文标题:四川省双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