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内容上看,下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故两部文献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也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故①②正确,故A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内容,《资政新篇》也不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③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不是局限性,故④错误。故B、C、D选项都错误。故选A。2.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2-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这时期太平天国还没有建立政权,故A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起义不久,洪秀全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封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故B选项错误;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是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而不是与清政府正式对峙,故C选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此太平天国的主体是农民,并且是一次暴力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次运动,农民不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体,故B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反对封建主义,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以农民为主体,故D选项错误。4.《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是指-3-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参战双方是中英两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材料中的“全仗”,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不属于“全仗”,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英国没有参与,故C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英法美德等八国侵略中国,不属于“全仗”,故D选项错误。5.《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通过等级森严的诸侯、卿大夫等对周天子负有镇守疆土、缴纳贡赋等义务,管理地方具体事务,因此西周的分封制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集权体制在秦朝建立,而不是西周建立,故B选项错误;西周时期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的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西周周天子权力的变化,没有体现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问题,故D选项错误。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4-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留给后世的政治遗产,一是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是建立统一国家的具体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C项是秦朝开创的制度,但并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都被废除了,均排除。7.“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A.魏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禁毒第一人”可知,材料中人物应该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3月,到达广州。他通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是“中国禁毒第一人”,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著作是《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与“禁毒”没有关系,故A选项错误;关天培是清朝著名的爱国名将,是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的英雄,故C选项错误;陈化成是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的英雄,与材料中的“禁毒”无关,故D选项错误。8.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鸦片战争-5-D.义和团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3月到达广州,通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B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故C选项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与“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不符,故D选项错误。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传播西方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鸦片贸易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选项错误;割占中国领土是鸦片战争的结果,不是目的,故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了国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明的传播,这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不是目的,故D选项错误。10.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答案】A【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打开中国梦的开始,故A正确;其他战争时间晚于鸦片战争,排除。11.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①人民主权原则②邦联制原则③分权制衡原则④民主共和原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均没有体现联邦制的内容,所以排除掉②,选B。考点: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政治12.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化导致东汉A.监察权力加强B.中央集权削弱C.君主专制强化D.国家统治稳定【答案】B【解析】从材料“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中可以看出,刺史由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并且逐渐掌握地方的行政权和军权,这说明地方权力不断增大,导致中央集权削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东汉时期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问题,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7-地方行政长官”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正确答案。13.《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自主权D.内河航运权【答案】C【解析】“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C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南京条约》附件通过的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损害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14.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A.英国B.英法联军C.英美联军D.八国联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劫掠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珍宝并放火烧园,故B选项正确;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英国,故A选项错误;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不是英美联军,故C选项错误;八国联军发生于1900年时期,故D选项错误。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8-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民族英雄邓世昌。ABCD项都是甲午战争的过程中的重大战役,但只有C项符合题意。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故C项正确。考点:甲午战争的过程点评:本题考查历史重大历史的重现能力,须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与判定,难度不大。16.日本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主要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某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依据所学,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这时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7.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9-C.允
本文标题: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