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年高中历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时2课件新
1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f2010年上海高考题20.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2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儒」的演变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会秩序崩溃,「儒」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间。由于他们都是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所以还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以教书、相礼谋生,成为社会上最早一批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人。他们有专门的服饰,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例如看风水、操办丧事等。儒家与儒学的形成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知识,传授弟子,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范畴的思想体系,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的由来「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员,身份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孔子的一生(前551-前479)少年求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一生的总结。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孔子生平二、孔子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1: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核心:1.“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2.“为政以德”,以德治国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二、孔子的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其它——因材施教等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论语名句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当仁不让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内容思想学说哲学和政治思想“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遵循周礼。用德教化百姓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儒家五经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55岁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原因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另外,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是因为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思想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有所遏制。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圣人胸中有大道得失成败在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归纳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制王权衰落,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儒学在海外的影响非常大,遍及东南亚,甚至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儒学的影响。•儒学对日本的影响•十九世纪上半叶前,儒学在日本思想界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仍深受儒学影响。在政治上,日本人着重儒家的道德自觉精神。在企业经营上,强调「和为贵」的诚信精神,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就是儒家敬业乐群精神的最好体现。在家庭观念上,日本人也特别强调「孝」道。•儒学对新加坡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儒学对韩国的影响•自古以来,韩国对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研究十分突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孔子:影响孔子的文化教育思想早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目前中国“汉办”(对外汉语办公室)已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以传播汉语及中华文明。据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孔子崇拜者也日益增多。在9月10日教师节来临之时,有中国学者提议将孔子的诞辰日(阳历9月28日)确定为“中国教育节”,,孔子不仅是中国教师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师的荣耀。用孔子之名来确定中国教育节,可以“彰显尊师重道、传承文化、提升道德的大国风范和气魄”。不过一些批评者则认为,没必要回归到几千年前朴素的教育理念,毕竟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要比几千年前复杂而丰富得多。你的观点如何?请谈谈你的依据道理。问答: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对“仁”的学说的解释,不包括A.仁者,爱人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恭、宽、信、敏、惠D.民贵君轻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5、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由访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此时处于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2)材料中季孙“欲以田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会产生何种影响?(3)仲尼为何“不识”,这又反映了什么?6、简释题(2004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
本文标题:X年高中历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时2课件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