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三中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三中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拜伦的《唐璜》是一部“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与题意中的人文精神不符,排除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指导思想就是在人文主义的推动下,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更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因此①②③均正确。故选A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名师点睛】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2.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司法独立-2-D.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在辛亥革命时期通过对审判法官审理案件“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可见是在维护司法独立,不受外来干涉,所以正确的是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ABD项内容。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重点发展煤炭、钢铁、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日本的意图是A.在东北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C.将东北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D.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为了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对东北的钢铁、轻金属、煤炭、其他重工业和军工生产进行“支配性投资和经营指导”。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4.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和革命派D.维新派和革命派【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可知守旧党是顽固势力,由“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中“变法”的信息可知中立党是维新派,由“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3-中“作乱”的信息可知维新党是革命派,D正确;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BC。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法律至上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人精通法律,故A排除。《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公民,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没有特权,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6.2013年7月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开播,节目中选手惊艳的唱功和导师们的精彩表现让人大呼过瘾。这档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A.资讯传播B.艺术欣赏C.政治论坛D.大众娱乐【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好声音》是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满足人们对音乐的爱好,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大众娱乐功能。故选D。从材料中大众大呼过瘾,可以看出主要是娱乐功能,而不是传递资讯。A错误。艺术欣赏的主体应该是人,不是电视,电视不具备艺术欣赏的功能。排除B。电视传-4-媒中可以有政治论坛存在,但《中国好声音》是一个音乐类节目,不符合,排除C。【点睛】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属于音像传媒类,有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娱乐大众等功能。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国民运动发生于1924至1927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A项错误。C项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合。此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八一宣言》的内容,是1935年的史实,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红军”两个字可知此言论出现在全面抗战前,当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是1937年,时间相隔较远,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8.孙中山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鉴于此,他提出的主张是A.驱除鞑虏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扶助农工【答案】B【解析】【详解】关键信息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即贫富悬殊过大,孙中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现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故选B;驱除鞑虏是民族主义,创-5-立民国是民权主义,而孙中山解决“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的问题提出的是民生主义,排除AC;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的内容,并非孙中山解决“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的问题提出的,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联系所学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提出的背景和内容分析解答。9.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确立了联邦制,故①正确;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故②正确;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也体现了立法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③正确;1787年联邦宪法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选项A、B、D排除。10.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说明A.贵族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B.公民完全取消等级制-6-C.贵族丧失了左右政坛的特权D.公民范围达到最大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只要是男性公民都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只是政治范围扩大为全体公民,但没有取消奴隶主和平民的界限和等级,故B项错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几乎一切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贵族不能凭借身份血缘垄断政治,故C项正确;D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中“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和“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无关,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从中可以看出贵族丧失了特权。1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此人是苏格拉底。选项B正确。根据所学,选项A、C、D涉及到的哲学家不符合材料材料要求,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12.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7-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汉的儒学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学说,给儒学赋予神的色彩。由此可知,题干中的“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是指董仲舒。“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强调人民受命于君主,君主受命于天意,即“天人合一”思想,由此可知,C为正确答案。“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与题干无关,可排除A;B强调人要有忧患意识,属于孟子思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强调人心与天理的关系,属于心学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3.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苏轼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材料三早年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特别是《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人民版必修三教材(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画种?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画种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各举出一位19世纪英法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写出其主要作品。(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作品蕴涵的时代精神。-8-【答案】(1)画种:文人画。(或山水文人画等)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强调个性表现;不求形似,只求神韵;讲究借物抒情。(2)背景: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不满。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雪莱——《西风颂》;法国:雨果——《悲惨世界》。(3)时代精神:向往民主革命,追求自由平等。【解析】【详解】第(1)问,先判断是中国的文人画,然后结合“诗画本一律”及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蕴涵着革命的力量”“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即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答案】(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制度: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9-(2)“上”:指秦始皇。制度: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解析】(1)本题第一小问,图示一体现的是皇帝制度和三公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秦朝;图示三中书省下设有行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元朝开创的。第二小问,根据图中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有六部,可推知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2)本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秦朝初年”“皆决于上”可知是秦始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家统一及对后世的影响回答即可。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
本文标题: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三中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