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艺术班,含解析)
-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艺术班,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1.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后来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齐康公死后,姜氏绝祀,姜氏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所取代。该历史事件表明()A.官僚政治的形成B.原有等级制遭到破坏C.中央集权的确立D.封建君主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ACD项是秦朝设立的。点睛:材料“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是解题的关键。2.公元前546—527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在他死后不久,新的改革家克利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授予外邦人的公民权B.削弱氏族贵族世袭特权C.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D.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答案】C【解析】从材料“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可知庇西特拉图一度掌握了议事会的大权,事实上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一种威胁。根据所学克利斯提尼改革可知,陶片放逐法为了防止个人专制权力对民主的破坏,规定公民大会可以投票决定放逐危害民主的人,因此C项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符合题意,故C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防止个人专制权力对民主的破坏,B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D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2-点睛:本题需要注意关键词“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可以联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陶片放逐法的目的、措施进行判断。3.1912年,一个记者在德国工业家奥古斯特·蒂森70寿辰时悲叹地说,在这个日子,人们对这位德意志最大的工业家和最富有的人之一太冷淡了。当时受到社会最大尊敬的仍然是贵族、军人。据此可知德国A.民众对资本家持歧视态度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社会影响弱C.传统文化固化了民众思想D.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浓厚【答案】C【解析】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的德国而受到社会最大尊敬的仍然是原来的贵族、军人足以说明传统文化固化了德国民众思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众对资本家持冷淡的态度而非歧视态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工业革命进展迅速而非缓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受到社会最大尊敬的仍然是贵族、军人,即传统文化已经固化了民众思想。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革命在农村开展的客观条件,即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的不平衡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论证革命的条件而非革命成功的必然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指-3-明农村革命的重要性而非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5.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D.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治理想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抓住“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明确题干所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是不同国家的行动者理想实践的体现,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故排除B,选D;材料与“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无关,A错;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6.“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答案】D【解析】材料“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反映的是新中国的相关文件,故排除B项;材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体现出新中国刚刚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法律文件是1949年《共同纲领》的内容,这一文件具有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4-职能,故D项正确,AC项错误。点睛:材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自本声明公布之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同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该声明的发表①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②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③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④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72年中日建交公报的内容,①错误;中日建交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②③正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发表中日建交公报,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②③。【名师点睛】根据“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8.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世界政治的走向问题,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单极说、无极说、待定说、单极与多极并存说、多极说等五种,而赞成第一种说法偏少,赞成第五种说法较多。这说明冷战结束后A.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增强B.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得到公认C.各种政治力量正在分化组合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日渐丧失【答案】A【解析】“单极与多极并存说、多极说”体现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正确;B中公认说法不符合题意;C中分化组合不符合世界格局特点;D中霸权地位丧失错误。-5-9.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号称“湖丝遍天下”,以至于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A.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发达B.海禁抑商政策尚未执行C.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D.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完全围绕着市场来进行。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达,故A项正确。海禁抑商政策在明初已经实行,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养蚕、缫丝和丝织业是手工业,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对选项进行区分后即可找到正确答案。10.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C.敢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荷兰主要是商业资本发达国家,后来败给英国,是因为工业资本不够发达,故D项正确;荷兰18世纪主要对手是英国,故A错误;B和C均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11.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6-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答案】C【解析】题干所反映的现象是因为作为洋货在中国销售可以少交税,导致成本低,更容易赚取利润,但是题干问的是实质问题,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导致的,故排除D项而选C项;A项题干所反映的并不是民族工业而是商业贸易,故排除;B项的说法不符合题干原意,因为自始至终都是在讲国货的销售,而没有说到洋货,故排除B项。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结合19世纪6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分析材料。12.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一次主动对华贷款是因为当时国际上正在经历反法西斯战争,前一次主动对华贷款是因为当时国际上形成两极格局,即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第二次次主动对华贷款,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第一次次主动对华贷款,因为抗战的胜利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只适合第二次次主动对华贷款,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3.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7-A.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B.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C.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这些理学家将有关妇道的观念加以鼓吹,声称是圣贤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如果违反就是违背礼法,以至于在“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故A项正确。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着重强调的是女性反抗家庭的压迫,故B项排除。不能通过《红色娘子军》的例子,推断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而是强调女性的反抗家庭的压迫,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4.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亿英镑)示意图,该图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英国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B.英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C.英国的国有企业效益日益低下D.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8-【答案】C【解析
本文标题: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艺术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