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君主专制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科举制度的形成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4.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5.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6.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7.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2-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8.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9.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10.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1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人身自由B.推翻专制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12.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3-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13.“(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14.根据1791年国民会议制定的宪法,国王路易十六称为“法兰西人民的国王”(KingoftheFrench),而不再称为“法兰西国王”(KingofFrench)。此改变彰显的政治理念是()A.民族主义B.君主立宪C.主权在民D.平等主义15.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16.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小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论法的精神》17.“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18.1901年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的大型纪念会。这表明()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19.严复曾说:“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4-未讨论。”还说他们“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己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这类的说法,“令人呕哕”。由此可见严复()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B.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D.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20.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2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2.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2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4.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5.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2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7.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28.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9.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30.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6-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四: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
本文标题: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