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总分数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C.汉代D.隋唐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3..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租佃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井田制经营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B.棉纺织品C.毛纺织品D.麻纺织品6.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7.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9.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10.《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2-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11.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12.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13.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4.“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D.使用曲辕15.达·伽马远航赴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来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B.欧洲物价上涨C.欧洲商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16.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7.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买卖致农业劳力减少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D.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的减产18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9.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20.“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A.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人B.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人C.十七世纪的英国人D.十八世纪的荷兰人21.“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大国崛起·海洋时代》)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进步意义在于()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3-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22.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A.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C.英国、意大利D.法国、荷兰23.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社会制度的优越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D.工业革命的成果24.那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B.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25.“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2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27.“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8年中,他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B.殖民者从非洲抢走了大量财富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28.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29.马克思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A.爱迪生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30.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A.“光荣革命”之前B.工业革命时期C.“电气时代”到来D.经济“大恐慌”31.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32.约翰·尤·内夫认为:“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这些成就……表明了工业革命这一阶段的影响和意义。”这一阶段的成就还有()A.工厂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出现B.利用蒸汽机作动力-4-C.发电机、电动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D.利用互联网加强联系二、非选择题(33题16分)33.(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11分)-5-选择题共35道,每道2分共70分1-5DCABD6-10BDBCB11-15DDABA16-20CBCBB21-25AACCA26-30CCBDB31-32AC33.(16分)(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6分)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6分)
本文标题: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