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个,计60分)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制D.郡县制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4、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西周封邦建国B.秦朝设郡置县C.汉朝行“推恩令”D.元朝广设行省5.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内朝C.唐朝尚书D.明朝六部6.赵宋王朝创建的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制,路制以交通路线为主来划分行政区域,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分而治之、相互牵制。据此可知,宋朝路制的设置()A.汲取了前代历史教训B.满足了商业发展的要求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D.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7、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行省不是地方政府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D.行省与郡县无异8、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2-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9、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10、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B.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C.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12、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13、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陵园的30块纪念碑上,一共刻着3300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200个美国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941年底开辟的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送物资的“驼-3-峰航线”上牺牲的。这反映了()A.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关键性力量B.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性C.美国政府一直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坚定盟友D.战略物资的保障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14、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可能是()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5、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6、下图所示内容为古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的构成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妇女可参加城邦公民大会B.自由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权C.外邦人拥有充分的自治权D.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17、《十二铜表法》仍维持父亲的权威,父亲可以审判儿子、判他死刑或者将他卖掉:父亲在世时,儿子永不算是成年人。这体现了该法律()①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②维护了贵族的某些特权③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④在内容上涉及家庭关系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1689年,虽然《权利法案》“只是在最低限度上改变了国王的权力,但不能说它只具有最-4-低限度的意义”。这是因为此法案()A.开启了限制王权的历程B.消除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C.奠定了民主宪政的基础D.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19、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A.法国《1875年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权利法案》20、1946年3月,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进行,其主要内容是主张英美联合遏制苏联,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A.实际上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B.有助于欧洲的经济恢复C.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D.针对华约的建立而提出21、美国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南京大屠杀刚刚发生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向世界各地报道了日军的暴行,激起了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冷战开始后(50年代起),南京大屠杀神秘地从美国国民的视野中消失了几十年。……这表明()A.美国政府希望民众珍惜和平局面B.美国敌视苏联的结果C.美国采取了孤立中国的政策D.政治导向影响了舆论宣传2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23、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B.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C.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24、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5-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赋税政策变革利于商业的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北方25、据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买办就有50人,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据此可知,买办的经营活动()A.成为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主要途径B.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C.阻断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D.客观上延缓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6、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毛泽东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说明张之洞()A.促使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完善B.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C.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D.已经实现了向资产阶级的转化27、从1938年至1941年,日本占领当局在蒙疆地区设立的日资公司达73个,主要有“蒙疆畜产股份有限公司”、“大青山炭矿股份有限公司”等。日本设立这些公司旨在()A.掠夺国统区财富B.以战养战C.封锁抗日根据地D.以华制华28、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这一措施的实施()A.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B.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C.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D.有利于各阶层的抗日联合29、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该论断()A.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B.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C.为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0、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一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海上丝绸之路兴起B.新航路开辟-6-C.黑奴贸易开始D.工业革命发生二、材料解析(共两个题31题26分,32题14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三“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8分)(3)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7-(4)以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棉纺织业无疑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也是19世纪全球体系中一个显性的精妙缩影。(14分)材料一1657年,棉织物品成为东
本文标题: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