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3.《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4.《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5.“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6.“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7.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8.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9.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10.“(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2-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12.《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13.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14.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15.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16.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17.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实现三权分立D.利于集思广益18.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专制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19.《通典·选举》中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具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由此可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3-A.选拔有才德者为官B.选拔有较多土地和财富的人为官C.选拔豪门望族子弟为官D.优先选拔官宦子弟为官20.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A.汉高祖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1.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设置了大学士之职,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大学士们被安排在紫禁城内各宫殿中随时应召,由于大学士分散在各宫各殿,不聚集在一处,因此不能向皇帝的旨意提出统一的挑战。下列对“大学士”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职责具有临时性B.具有一定的决策权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D.属于皇帝的侍从、顾问22.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的强化2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2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废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4分)(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分)(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5-(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8分)28.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6分)-6-(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6分)崇义中学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月考一答题卷一.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二.材料解答题(50分,要求使用黑色签字笔答题,格式规范,书写整齐,不得使用透明胶和涂改液)。题号262728总分得分26.27.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7-28.-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ACABBDBDDBBBCDBAADBDCDA二.材料解答题26.(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4分)(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君臣关系)。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4分)(3)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原因: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无力再控制诸侯。(6分)27.(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渊源:“汉承秦制”(承袭秦制)。(4分)(2)措施及内容: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4分)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的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5分)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3分)28.(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6分)(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6分)(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6分)
本文标题: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