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A.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B.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C.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D.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5.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8.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9.“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格物致知D.与时俱进10.“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1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12.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1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4.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白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15.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1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17.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18.“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19.“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20.王国维在《观堂林集》中对清代学术作过透彻的分析,“我朝三百年学问……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A.根源于明清社会的历史变迁B.对古典文化严谨系统的整理C.改变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D.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21.“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的内容”的是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C.经世致用D.天人感应2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3.南宋时期临安城内各种“社”、“会”之类的组织十分常见。“社”大多为演艺人员组织,“会”则是从事市民文学创作的文人组织。与手工业组织相比,“社”“会”组织较少受到政府干预,且多属于民间自主的活动团体。这表明南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松动B.艺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市民阶层群体意识增强D.经济发展刺激民主自治的产生24.宋元时期,诗和散文等正统文学形式逐步走向衰弱,而词、曲等通俗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文坛主流,表现出一种变雅为俗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统治政策的调整B.社会形态的更替C.城市经济的发展D.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0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哪家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3)材料四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材料二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世力《世界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15分)2019-2020第二学期历史高二第一次月考答案和解析【答案】1.D2.B3.A4.B5.A6.D7.A8.A9.B10.D11.C12.C13.C14.B15.C16.D17.A18.B19.D20.A21.C22.C23.C24.C25.(1)孟子:民本思想或民贵君轻;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思想:主要融合了法家的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26.(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十大商帮;商业市镇大量出现,繁荣兴盛;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影响: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采用非常手段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入带来货币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社会阶层方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方面,传统义利观发生变化,奢侈之风盛行,出现一批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盛行等。(2)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不同结局的原因: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压迫;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难以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安土重迁、重视科举仕途等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