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1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战后,召集诸侯盟会,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温地。孔子编撰《春秋》时,违背秉笔直书的史书传统,将此事记载为“天王狩于河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B.孔子反对一味地固守传统做法C.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D.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B.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3.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4.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5.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C.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D.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6.董仲舒曾说:“仁之美者在于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表明董仲舒2A.充分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恒性B.认为三纲五常完全来自天意C.强调“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D.认为君民关系等同天地关系7.孔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而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B.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D.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8.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9.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10.2016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11.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陆九渊的自信超越了当时的知识分子B.理学家的追求超越了他们的阶级属性C.宋金对峙成为“平天下”的思想源泉D.“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11.《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南赣乡约》是明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A.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C.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12.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汉代儒学的主张B.宋代时程朱理学思想主张C.陆王心学的思想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3.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3④批判礼教的虚伪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A.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B.发展了“民贵君轻”的思想C.动摇了儒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D.体现了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5.“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A.适应社会需要且实用效能高B.过分追求功利而忽视道德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D.否定绝对权威和敢于创新16.《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民主传统》的作者J.T罗伯兹说,西方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雅典民主都臭名昭著。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掌握在无知的群氓而不是贤人手中。柏拉图将政权分为五个类型,民主制仅好于暴君制,连寡头制都不如,他认为普通人没有能力管理国家。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民主作为平民政体包含着专制君主的特质”,“不能算是一个政体”。材料主要表明A.现代民主是在雅典民主基础上发展而来B.雅典民主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质差不多C.西方有反民主政治的精英主义思想传统D.雅典民主是狭隘的、少数人的当家作主17.据史书记载,在中古时期,制作一本《圣经》需要200只羊皮;能够阅读《圣经》并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要是教阶制度中的上层人物,其他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无缘自由阅读《圣经》,由此可知A.教皇限制人民自由阅读《圣经》B.文化的发展具有时代性C.教会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D.教阶制度提高了教皇的地位18.1598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约三年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B.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C.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D.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A.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D.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420.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伊拉斯漠,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首先就是“把几个世纪曲解了的(号)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光传给世人。这说明他A.着眼现世生活的幸福B.意在复兴古典文化C.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D.救了人类信仰危机21.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B.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D.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22.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台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请问下列四位思想家的观点中,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盂德斯鸠的三权分立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D.康德的人要自律的观点23.宗教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据此可知,他们A.认可因信称义理论C.都信奉唯物主义B.主张宗教宽容政策D.肯定宗教的意义24.当传教士把中国文化带回欧洲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以人的自我提升为主的文化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宗教文化完全不一样,是以人为本的。由此可知A.西方近代人本主义起源于中国文化B.启蒙运动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营养C.中国古代文化逐渐摒弃了神秘色彩D.中国文化孕育着西方近代人文精神二、主观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材料一(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5——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共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鸿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周晓非《启象运动时期的“中国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6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责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训》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日父子日夫妇日兄弟日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6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12分)(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寻作简要评析。(13分)万州二中高2021级高二
本文标题: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