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行政效能建设调查报告简介;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县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根据中共**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通知》要求,县效能办从2月下旬至3月上旬,以“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专项调研活动。为了搞好这次调研,县效能办研究制定了《优化政务环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本文内容: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县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根据中共**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通知》要求,县效能办从2月下旬至3月上旬,以“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专项调研活动。为了搞好这次调研,县效能办研究制定了《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专题调研实施方案》和《效能建设问卷调查》,成立了调研小组,深入到企业、乡镇、机关,座谈研讨8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230份,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优化政务环境及机关效能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群众、企业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一、我县行政效能建设现状及成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发展环境和行政工作效能建设,通过建章立制,整肃机关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服务机制,推行政务公开,畅通效能投诉渠道,提高政务中心标准化服务水平,开辟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加大效能督查力度,营造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客商所难”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在简政放权上严格按照减事项、缩要件、压时限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调整工作力度。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累计精简率83.5%以上;取消收费项目9大项27小项。全县所有行政审批及服务类事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67个工作日压缩为10.94个工作日,压减率30.18%;证照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6.35个工作日压缩为11.15个工作日,压减率31.8%。对会议数量、会议规模、会议时间和文件规格、文件数量、文件篇幅、各类简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数量和规模大幅度下降,降低了行政成本。(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重心从管理转移到服务上来,初步构建了“亲民、利民、便民”的良好氛围。通过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落实力度,全面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首席代表制、代办员制等,在县政务大厅开通了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将与招商引资审批服务密切相关的部门的审批服务窗口集中到政务大厅的一个区域集中审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后,客商可在“绿色通道”服务窗口享受“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小时办结”的“三个一”审批服务。(三)行政行为明显规范。按照“依法行政、程序规范、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规范工作步骤和时限,对全县所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全面清理裁量事项,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标准,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力度,集中整治基层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粗暴执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开通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设立投诉中心,采取公开举报电话、网站举报、免费信件等形式,全面受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举报投诉。(四)政务环境明显优化。以效能提升“八项阶段性标准”为目标,着力解决影响效能的“十个突出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单位积极改善服务质量,注重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切实解决工作不扎实、任务不落实、干部不作为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主动靠前服务、跟踪服务,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有了明显改进,县域经济明显提升,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我县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尽管我县政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行政审批不规范。少数部门认识不到位,对窗口授权不够充分。有的部门存在寻租情结,认为减少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程序会削弱部门权威,损害部门利益。有的审批项目应进未进,存在肢解审批事项、进“瘦”留“肥”等现象,导致政务服务中心成了“第二收发室”和投递站。有的部门依然审批环节过多、办事程序繁杂、审批时限过长;有的部门之间或相关股室之间互为审批前置,造成一些审批事项不能统一办理,增加了服务对象的办事难度。根据问卷调查统计,36%的群众认为办事审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33%的群众认为的很多业务都需要到政务中心两次以上才能办理完毕。(二)群众观念不牢固。个别工作人员尤其是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群众能力和意识不强,办事不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工作人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对群众意见置若罔闻、麻木不仁,与群众愿望背道而驰,与群众离心离德;有的服务不主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工作“中梗阻”,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有的甚至对企业和群众上门办事还是一副“朝南面孔”,存在“衙门”作风。问卷调查显示,多数群众反映,在办事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服务承诺没有落实和不一次性告知等问题。有46%的群众反映应进一步提高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三)行政执法不到位。有的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搞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借执法、管理之名,巧立名目,搭车收费,甚至中饱私囊。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机械执行、接受吃请、死板操作,甚至优亲厚友、变相贪污。有的部门执法程序“随意性”,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不亮证执法、公开执法,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执法不懂法,随意执法,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有的部门职能重叠,职能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存在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以罚代管、多头检查等现象。根据调查问卷,有14%的群众认为不文明执法的行为个别存在。(四)政务公开不完善。从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政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监督机制等方面还缺少刚性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个别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公主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存在“等、观、拖”等现象。公开内容、公开手段、公开时间的随意性较大,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时限走过场流于形式,公开方式仅限于“一墙”、“一栏”、“一板”。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特别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性信息,避重就轻,选择性公开。根据问卷调查,认为获取政务信息“非常容易”的仅占24%,认为“比较容易”的仅占37%。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端正。一些部门领导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局意识不强,自觉性不足,偏重于部门和行业利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领导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应付走过场,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还有一些干部服务态度不够热情,存在态度生硬、服务不周、文明用语不规范等现象,为民服务观念不牢,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自己和本单位摆进去,认真查摆,存在推一推才动一动的现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优化政务环境”在一些单位成为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标语,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二)工作作风不扎实。大多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上“沉不下去”、“深不进去”。有的习惯于“坐堂听诊”,不搞上门服务,与群众接触很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少。工作停留在忙于应付、敷衍了事上。一些单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表面上应付一下,满足于走过场,工作落实不够,文山会海”严重。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群众利益不够关心,摆官架子,打官腔,盛气凌人。一些领导干部经常迟到早退,无事离岗,“走读”现象普遍。(三)制度机制不完善。?从单位制度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成立了一系列的组织机构,但还没有完全按照制度贯彻落实,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在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往往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企业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行政执法人员在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执法人员(四)责任落实不明确。正是由于一些制度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职能界定不清,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多头管理形成执法模糊、监管真空和越权监管等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从而出现管理重叠或管理真空的“两极化”现象。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群众意见较大。少数机关干部对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三、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调研组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转变工作作风,在解决“四风”问题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干部纪律作风的监督管理。深入查摆和认真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双十条规定”,坚持严管干部、善待群众,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同时,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双十条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严肃纠正和查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各类问题,重大典型案件在全县通报并在媒体曝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着力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过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楼堂馆所、违规发放钱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等七个方面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省市相关规定和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我县《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机关财务、办公用房、车辆等后勤管理。三是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组织行政执法部门、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以及公用企、事业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做到条块紧密结合,纠、评、建相互促进。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集中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围绕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利用评议代表、监督员、行风热线电话和深入基层等渠道听民声、察民意,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着力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二)转变政府职能,在简化办事程序上下功夫。一是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合理划分科学配置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加大机构和职能整合力度,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分离的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继续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精简审批事项向党委部门和群团组织延伸,彻底清理和取消上级明令取消的收费、审核项目。对不符
本文标题:行政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