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定州高一期中)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选C。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商汤、盘庚、周武王都强调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表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借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2.(2019·湖北四地七校高一联考)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断()A.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C.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D.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王存在疑虑解析:选D。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族,且示意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犬牙交错,这样的封国布局有防范异姓封国之意,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周天子有至尊权威,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未建立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同姓封国黄河流域也有,故B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同姓封国,故C-2-项错误。3.(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一学分认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选B。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极为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民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4.(2019·襄阳高一期中)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解析:选C。西周分封制历经几百年,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而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就是因为只实行郡县制,没有进行分封,故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反映制度革新的渐进性,故C项正确。5.(2019·惠州高一期末)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A.设立皇帝称号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D.推行郡县制度解析:选D。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根本决定”冲击了贵族政治,强化了中央集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而秦朝推行郡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项正确。6.(2019·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说明了()A.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B.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C.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D.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解析:选B。材料“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说明议政事时权力部门的掣肘让事情无法决断,效率低下,故B项正确。7.(2019·绍兴高一质检)史载:“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三司,各设使、副,分案办事。又设三司使、副以总之号为‘计相’。”这一制度变革()A.加强了君主专制B.始行于元朝初年-3-C.增加了财政收入D.导致了宦官专权解析:选A。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增设三司,分割了相权,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依据所学知识,三司开始于宋朝,B项错误;三司实际上是宋代全国最高的财政机构,三司使号称“计相”,但与增加财政收入无关,C项错误;材料与宦官专权没有关系,D项错误。8.(2019·吉林高一期中)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与都省相互制衡B.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解析:选C。材料大意是:行省与中书省互为表里,每年的赋税有四百万锭,各省留下一部分备用,其他上缴给中书省的有二百八十万锭。由此可以看出行省与中书省是上下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C项。9.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解析:选B。元朝通过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分散行省长官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长官的权力分散,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行省长官权力分散,最终集权于皇帝,并非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10.宰辅是指帝王的辅政大臣,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A.三公九卿制二府三司制三省六部制中朝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C.二府三司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中朝制D.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解析:选B。三公九卿制出现在秦朝,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制度,二府三司制是宋朝的制度,一省制是元朝的制度,故B项正确。11.(2019·湖北四地七校高一期中)“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A.世官制B.察举制-4-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C。材料“金榜”“十年寒窗”描述的是科举制度。世官制实行于先秦,被军功爵制取代,故A项错误;察举制实行于西汉武帝之后,被九品中正制取代,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时期,被科举制取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科举制实行于隋唐至1905年,被近代学校体制取代,故D项错误。12.(2019·福建六校高一联考)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新法之施于民亦大利也,钦命康有为入京专心拟其新纲,力求创新以尚吾天颜,钦此。光绪二十年九月八日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吏部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军机处。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故A项排除;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在清初具有票拟的权力,军机处设置后,就由其撰写各种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B项排除,C项正确;清代圣旨由军机处传达给中央各部包括吏部执行,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9·清远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9分)-5-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明显变化,君臣名分逐渐确定;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角度回答。(2)其中的“纲纪其内”指中央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纲纪其外”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按时序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省制的创新之处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2)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任答三点即可)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14.(2019·全州二中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摘自《旧唐书》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6-采取了哪些措施?(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解析:第(1)问,材料展示的是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强化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第(2)问,材料中信息“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反映的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结合所学知识从兵、权、钱三方面回答宋太祖采取的措施;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根据“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回答其废除丞相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措施:军事,收精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相分离。行政,削实权,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制钱谷,地方赋税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3)举措: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相权威胁皇权。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