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5讲流域内的协调发展流域的综合开发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条件具体分析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河流落差大地形、地质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建设2.河流的航运条件条件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结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1)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具体分析治理方向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2河道(2)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原则上游水源地一般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为主中游河段以防洪为主下游河段一般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等为主4.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治理措施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3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①、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②、、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4土地开发(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2020·湖北名校联考)19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A.航运和泄洪B.改善水质C.发电和航运D.鱼类生产2.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的关系可能为()A.凹岸为浅滩B.凸岸为深潭C.凸岸多沙洲D.凹岸多沙滩3.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A.水流速度减缓B.河道摆动空间减小C.河道形态标准化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解析:第1题,对河流进行裁弯取直和渠化,可以缩短河流流程、加深河道,有利于航运和泄洪。但因“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而不利于鱼类生产。裁弯取直和渠化会减少水域面积和水中植物,不利于水质的净化;也不能增大高差,则对发电作用不大,但利于航运。第2题,河流水流在凸岸流速缓慢,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故多沙滩、沙洲和浅滩。而凹岸5因流速快而侵蚀强,多形成深潭。第3题,由河道修复规划图可看出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恢复弯曲的河道,使河道形态多样化;水流速度会减缓而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河道摆动空间也会扩大。答案:1.A2.C3.A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评价1.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2.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典型案例三峡工程阿斯旺大坝有利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效益。②利用水电产生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不利影响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6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北部;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高考重庆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1~3题。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图解思路】7【尝试解答】1.B2.C3.D(2020·广东六校联考)防洪是三峡工程的核心效益,2003年起工程开始按“蓄清排洪”的原则调度运行。三峡工程在极大的缓解其下游防洪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湖的交互作用。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1.水库正常蓄水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对图Ⅰ中145m限制水位的正确理解通常是()A.汛期的限制水位B.汛期来临前的限制水位C.枯水期必须保证的水位D.枯水期运行时的最低水位2.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大坝下游至城陵矶段干流冲淤带来的变化是()A.水库来沙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B.水库来水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C.河流水动力增强,河流淤积严重D.河流水动力增强,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3.2003年以来,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状况,与三峡工程关联度最高的原因是()A.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蓄水降低了大坝下游的长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B.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8C.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大坝下游长江汛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D.鄱阳湖流域水利设施(水库)的增加,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解析:第1题,以防洪为主的水库,一般要在汛期来临前主动降低水位腾出库容,为洪水来时能多蓄水做准备,故B正确。图示145m水位主要发生在6-9月,此时为汛期,而不是枯水期,则C、D错误;三峡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若汛期有洪水,必然要加大蓄水以减轻下游洪水压力,则145m不可能是汛期限制的最高水位,故A错误。第2题,上游水库蓄水,会使泥沙在库区沉积,从而减轻下游泥沙淤积;同时水库放水会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使下游河床中较小的泥沙被搬运带走,从而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故D正确。修建水库会抬高库区水位,从而使库区与下游水位落差增大,则下游的河流水动力会增强。第3题,鄱阳湖与长江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水;图示三峡水库枯水期蓄水水位较高,会减少下泄水量,从而使大坝下游河段水位更低;导致更多的鄱阳湖水量外泄补给长江,使鄱阳湖水位比常年更低。答案:1.B2.D3.A一、选择题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下面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91.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A.降成本B.排沙C.航运D.分洪2.推断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A.防地震B.防滑坡C.防渗漏D.移民量3.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A.防止洪涝灾害B.降低泥沙含量C.加强区域联系D.增加水源供给解析:第1题,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第2题,南渠流经区域内有较大面积的岩溶区,岩溶区内有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地下暗河等可能造成地表水渗漏,故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防渗漏。第3题,湘江和漓江分别为长江和珠江的支流,灵渠的建设使两大水系连为一体,方便了两大流域之间的联系。答案:1.D2.C3.C(2020·潍坊模拟)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该河段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回答4~6题。4.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10A.毁林现象严重B.森林覆盖率提高C.含沙量减少D.水库数量大增5.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河床不断变窄B.河床不断变宽C.主航道变深D.主航道南移6.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解析:第4题,图示时段内,河床基准深度总体上变浅了,说明河流泥沙淤积更严重,可能是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毁林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故A正确。第5题,图示2002年深水槽位置与1972年相比,距离北岸起点更远,说明深水槽位置向南移动了,因“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则主航道南移,故D正确。第6题,图示断面显示,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槽向南移动,即南岸可能会出现崩岸现象,应加强南岸大堤的保护,故B正确。答案:4.A5.D6.B(2020·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5讲 流域内的协调发展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