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章末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P117(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1~2题。1.有关下列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及其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解析:第1题,环节①是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较大;环节②是降水,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1月份降水较少;环节③是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7月份降水较少,故地表径流量较小;环节⑥为植物蒸腾,开普敦及其附近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1月份为夏季,气温高,植物蒸腾强烈,环节⑥水量较大。第2题,目前人类对环节③(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分布;④为下渗,修建水库可增加下渗量;植树造林可增加环节⑤(地下径流)和⑥(植物蒸腾)的水量。答案:1.C2.C(2019·江西师大附中检测)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3~4题。-2-3.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A.下渗、坡面径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径流C.坡面径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径流、壤中流、下渗4.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解析:第3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第4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的雨水多;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径流的下渗;岩体破碎程度高,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增大。答案:3.C4.B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B.下渗C.降水D.植物蒸腾6.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3-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解析:第5题,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蒸发、降水。故C项正确。第6题,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而不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环节(水汽输送)为陆地外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环节(降水)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海洋蒸发的水分,只有一少部分通过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答案:5.C6.C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回答7~8题。7.图中①~④四条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值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解析:第7题,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面盐度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故选A。第8题,图中④曲线在赤道与副极地出现极大值,说明是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曲线。④曲线数字在B纬度即赤道附近比较大,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故选C。答案:7.A8.C9.海水温度的变化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A.变化的速度慢,变化的幅度小B.变化的速度快,变化的幅度大C.变化的速度快,变化的幅度小D.变化的速度慢,变化的幅度大解析:选A。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因此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读图,回答10~11题。-4-10.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11.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答案:10.D11.A盐度表示每千克水中所含的溶解的盐类物质的量。下图示意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某水域盐度分布。据此回答12~13题。12.在下列四区域中,单位面积水域的生物量最大的是()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13.冬季①水域比②水域结冰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西风、水深、盐度B.纬度、水深、盐度C.西风、盐度、海陆位置D.纬度、盐度、海陆位置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水域的轮廓可判断,该水域为里海。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光热、水体含氧量、营养物质等。①区域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河流注入,入湖水量大,且带来较多泥沙,导致水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且水体含氧量高,因此①区域单位面积水域的生物量最大。第13题,影响水体结冰厚度的关键因素是气温,与②水域相-5-比,①水域纬度高、水浅且盐度低,水体更易结冰;西风是影响降水的因素;①②两水域海陆位置相差不大,对气温的影响有限。答案:12.A13.B读某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随经度变化图,回答14~16题。14.图中显示盐度最低处位于()①120°E②120°W③亚欧大陆西岸④太平洋西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此处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B.蒸发量小C.寒流影响D.径流影响16.图中显示温度最高处也在此处附近,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气候C.太阳辐射D.洋流答案:14.B15.D16.D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出版物的估计数字,五种海洋能理论上可再生的总量为766亿千瓦。海洋能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17.关于海洋能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密度小②无污染③可再生④能量密集⑤已大规模开发利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18.下列地区盐差较大的是()①河口②外海③寒暖流交汇处④岸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17题,海洋能能量分散,并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第18题,河口和寒暖流交汇海区盐差较大。答案:17.A18.C-6-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分别代表海洋上空和陆地上空,丙、丁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读图回答19~20题。19.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量发生变化,其中与海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A.①减少B.④增加C.⑤减少D.⑥增加20.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原因是()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减少C.向区域外输送的水汽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解析:第19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海洋的径流量增加,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第20题,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植物蒸腾作用加剧,使空气中的水分增加,进而导致内流区向区域外输送的水汽增加,最终使该地区水体总量减少,故C项正确。答案:19.B20.C(2019·镇海中学月考)植被浅沟常布局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21~22题。21.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a减少B.b增加C.c增加D.d减少22.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是()A.减少城市水资源B.缓解城市内涝C.造成地面沉降D.增强热岛效应-7-解析:第21题,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硬化地面面积减少,a(蒸发、植被蒸腾)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c(下渗)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第22题,植被浅沟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建设植被浅沟可使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缓,缓解城市内涝;建设植被浅沟不会造成地面沉降;城市绿地面积增加,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答案:21.C22.B自清光绪年间起,洞庭湖周围低地开始修垸(垸是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和农田),至今“人与水争地”问题突出。1998年起,洞庭湖区实施规模空前的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等一系列措施。2017年10月,洞庭湖周边原本人丁兴旺的集成垸和青山湖垸已无人迹,成为鸟禽栖息的乐土。据此回答23~25题。23.“修垸”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B.降水C.蒸发D.径流24.洞庭湖区平垸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B.增加大气降水C.削弱下游洪峰D.吸引外来物种25.除了平垸工程,缓解洞庭湖区“人与水争地”的措施还有()A.长江上游退耕还林B.洞庭湖区退耕还湖C.洞庭湖区污染治理D.长江干流修筑堤坝解析:第23题,根据题意可知,平垸工程为地表水利工程,地表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地表径流,故选D。第24题,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使得耕地面积减小,湖泊面积扩大。洞庭湖面积扩大,使得湖泊调蓄洪峰的作用增强,故选C。第25题,除了平垸工程,洞庭湖区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来缓解洞庭湖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故选B。答案:23.D24.C25.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8-(1)据图写出水循环的环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6分)(2)图中M、N、O三类水循环中直接联系了海洋和陆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水循环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3分)(3)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影响水循环,其中对________(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人类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人类调节水资源时间变化不均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3分)(4)水循环对水圈的影响,正确的是________。(2分)①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③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5)若图中A处的植被遭破坏,图中d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降水下渗(2)N海陆间水循环M(3)d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4)③(5)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提高。27.下图为赤道地区海温和表层水位随经度及水深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示海区水温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东部与西部相比,盐度的高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盐度相差不大,原因可能是什么?(6分)(3)下图中与图示海水运动相吻合的是________。(2分)-9-答案:(1)西部水温比东部高,东部垂直方向上表层水温梯度大(2)西部高,东部低西部海水的温度高,蒸发量大,故盐度高西部虽然水温高,但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也丰富,对海水稀释作用强。(3)B28.海水温差发电是海洋热能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它是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读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及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