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选择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处受帝国主义威胁③俄国的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解析: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从外部干涉,国内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再加之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苏维埃政权面临空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项。答案:D2.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解析:农奴制改革时期,不存在“工会”,并且农奴改革涉及的是农民人身自由与土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读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生产”D.“欢呼声立刻在这座沙皇的宫殿和临时政府的所在地震响了”解析:“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劳动义务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C两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D项为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的场景,故排除。答案:A4.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列宁的话表明()-2-A.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没有理论可循B.新经济政策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好C.按共产主义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列宁是在谈论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认为要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即理论要符合实际。答案:D5.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解析:材料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列宁政府实施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应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也“取消商品买卖”,不是政府的应对措施,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也“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不是政府的应对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B6.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即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开始于1947年,本题处于20世纪20年代,时间不符。答案:B7.“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能调动农民的生-3-产积极性,能使农村居民流入城市,能巩固工农联盟也就是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固定粮食税”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答案:C8.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单从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处置上看,前者超前了,后者只有后退。前者超前造成经济政治危机,证明“后退”是必要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材料二、三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解析:本题以苏(俄)联、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比较归纳能力。第-4-(1)问,依据“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等信息回答第一问,第二问要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回答。第(2)问,依据“商品、货币、市场机制”等信息来分析。第(3)问,依据材料中“30年代”“新政”“政府干预”等信息来分析。第(4)问,首先要明确这两种现代化模式分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回答其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答案:(1)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4)相同之处: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本质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