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2
1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力地发展乡镇企业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D[A、C两项都是实行集体经营的模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乡镇企业与农民积极性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A项与史实不符,所有制没发生变化;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3.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C[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调整与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故选C项。]4.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2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A[B、C两项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图中“1978—1982年”的时间信息,故排除;D项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5.《正在老去的农村》一文描述了21世纪初中国农村的情景,其中描写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缺少人耕种的农田”以及“破败的房屋”等内容不禁使人深感农村的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B.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D.中国农村即将逐步地消失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正在老去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缺少人耕种的农田”等可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这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选C项。]6.深圳在建立经济特区后,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接着用5年时间使GDP达到了2000亿元,然后仅用2年时间就使GDP达到了50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深圳速度”充分说明()A.只有经济特区才能创造经济奇迹B.改革可促进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D.深圳是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C[深圳GDP的不断提高,是改革开放对生产力发展促进的结果,它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等级过关练]7.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3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8.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C.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A[“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在1992年之后。]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二4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老深圳(1982年)——新深圳材料三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浦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上海浦东的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要联想到“一五”计划的方针。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深圳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与对外开放决策结合起来。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从浦东创造的一系列奇迹来反映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小问,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方面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震撼:改革开放后起步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3)地位:浦东新区是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启示:国家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