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理解认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归纳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分析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分析理解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知识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概念阐释】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经济形式,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狭小、各个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等为特点。(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3)印刷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2-【特别说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人口、政治、军事发展。【史料实证】宋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史料一(宋太宗时)言者谓江北之民杂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元)脱脱等《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史料二(宋神宗时)吴中地沃而物夥,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而殚名也。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名品甚繁。农夫随其力之所及,择其土之所宜,以此种焉。——(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物产》[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北宋前期朝廷推广不同作物复种的政策措施。(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吴郡稻麦复种制的情况。伴随着不同作物种植交流的活跃,各地的作物品种日益多样化,一块土地上稻麦两作复种制在许多地方出现。[思考]依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哪些特点。提示①宋朝对传统农作物大为推广,尤其是小麦在南方的推广尤为显著。而水稻在北宋时的淮河、黄河流域也进行了推广,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②棉花种植也普遍推广,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从两广和福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③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北方。认识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农业是宋代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宋代的农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就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就深度而言,表现为耕作制度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经济作物地区的较多出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等。(2)宋代农业的进步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知识点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发展(1)特点: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概念阐释】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2)表现①商品流通规模扩大,纸币出现。②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史料实证】宋元商业和城市的进步史料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会子》[研读]史料表明宋代的交子、会子的发行,借鉴了唐代的飞钱而更进一步。唐代飞钱的性质和作用类似近代的汇票,而宋交子、会子不仅具有汇兑作用,而且初具货币流通职能。[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纸币发明的原因。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影响?提示原因:当时商业繁荣,需要改良货币以使商品的交换更加方便。影响:它比金属货币轻便,可在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宋元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2)特点①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城市兴盛,商品经济繁荣。③民族间榷场贸易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④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4-1.过程(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南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微点拓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提醒】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史料实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史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研读](1)史料一分析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史料二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史料二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5-提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影响①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②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③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④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⑤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⑥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1.社会流动的加快(1)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人们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2.租佃关系的发展: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概念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解(1)商品经济关系: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2)人身依附关系: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4.金元时期,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也没有大的-6-改变。【史料实证】中国古代租佃制的发展演变史料一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剥削方式,招来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史料二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研读](1)抓住史料一画线部分“剥削方式”“地租”等关键词理解地主与佃农的关系。(2)通过史料二画线句子“诚恐客散而田荒”等信息理解佃户与佃主的关系。[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地主土地怎样的经营方式?提示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租佃经营方式。(2)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宋代社会变化的原因(1)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给人民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改变了宋人的社会生活。(2)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对外关系:采取妥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流,使边境获得了安宁。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宋元时期,区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两宋时期城市商业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与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宋代科举制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促使农民对地-7-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宋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懈。1.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解析:选D。材料中的颍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及临安东门外“弥望皆菜园”,主要是为满足城市蔬菜的需要,反映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故D项正确。2.下图为唐宋时期制瓷业分布示意图。其中,反映②处制瓷业发展状况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C.皇帝年号名古城,瓷业高峰在此都D.人物花鸟釉下彩,绘画诗文神韵浓解析:选D。注意材料信息“唐宋时期制瓷业”,根据图示可知,②处位于湖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陶瓷装饰,故D项正确。3.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8-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4.宋代行业组织一度空前发展,在“行”的数目上,曾发展到440行,如北宋后期的开封城内,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属160种行业。这些行业组织的发展()A.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动B.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解析:选A。材料中“宋代行业组织一度空前发展”和一系列数据反映了此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A项正确。5.考据之学致力于整理、校注、辑佚古籍,清代前期尤为兴盛。有学者对清朝18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