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4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教师用书
-1-专题4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核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2018·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C[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2.(2016·全国卷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以家国情怀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3.(2019·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宣言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故D项错误。]4.(2017·全国卷Ⅲ)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3-B[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5.(2018·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D[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故D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素养立意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外交,突出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必要性第2题主干知识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第3题呼应热点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以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涉及爱国情怀的热点问题第5题时政热点近年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外交博弈一、近代列强侵华和民族屈辱1.英国独霸(1840—1894年)(1)特点:英国在华势力最大;法、美、俄也追随英国加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2)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4-②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群雄逐鹿”(1894—1914年)(1)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以资本输出为主。(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①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②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①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镇压义和团运动。②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③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日美争夺(1912—1949年)(1)特点: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日本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对华侵略,美国则主要通过经贸活动掠夺中国,最终美国战胜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①背景:欧洲国家忙于一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②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①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瓦解,美国积极扶持南京国民政府。②特点: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增长,日美在华争夺不断加剧,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以军事手段维护其侵华权益。(4)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7—1949年)①背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②特点: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二、中华民族的觉醒-5-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三、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1.变局之因: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2.具体表现(1)政治上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国内政局:清政府贵族势力削弱,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③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④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3.社会各阶层对变局的反应(1)清政府①态度: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由抵制西方先进文明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6-②原因: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客观需要。(2)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①态度:抵御外来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②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知识分子的爱国立场。(3)地主阶级洋务派①态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②原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总理衙门推动;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4)农民阶级①态度:发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②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小农经济的地位与立场。四、近代后期民族觉醒的精神旗帜1.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长征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决服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4.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5.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6.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2019·盐城一模)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7-A[材料“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2.(2019·郴州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C[材料“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改变对外国蔑视的称呼,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模块2 专题4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教师用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174 .html